浅朱咬牙:“对,我还有小芳菲。她可是我亲女儿,我得好好照顾她。”
阮重笙此时又隐约明白了,女本柔弱,为母则强的道理。当年若非小芳菲的出现,那听闻父兄死讯后原本也想一死了之的浅朱,又哪里活得出今天模样。
他忍不住调侃:“听说之前纠缠姐姐的那位穷书生进京赶考去了,临行前还在楼前高呼了一声非卿不娶,浅朱姐姐觉得如何?”
浅朱噗嗤一笑,轻捶他一下,又开始伺候怀里猫主子,“那姑娘向我们打听了一个人,我记得是叫……阮卿时。他们又说什么你是阮家人,给个解释,嗯?”
阮重笙简单交代一通,委屈道:“我也挺懵的。浅朱姐姐别气,阿笙是不是阮家人,都是你最好的笙弟。”
“就你嘴贫!我怪你做什么,那时候你才多大一团。”只怕没出落成小仙女,还是个小肉球,“我记得阮卿时是阮家嫡系的正经公子哥?你凑一块的那个贺公子,吴姑娘和你师兄与他们间应该认识,他们提起你师兄就三缄其口。你这缺心眼的多留意,我觉着这帮人哪个都不简单,得防着。”
浅朱其实并不是一个话多八卦的人,相反,她做花魁时矜持文静,退下来后幽默诙谐,骨子里却一直是个凉薄的人。她对多数人都是操着冷眼旁观的心,唯独对亲近的人诸多关切。
阮重笙这些年泡在青楼里,处男身没破成,嘴皮脸皮和手段倒学了不少,也成了半个青楼人,叫这一帮子娇滴滴美人都拿他当了个“亲友”。
浅朱也是真待他好,说到此处,长叹一声,从怀里掏出个荷包,道:“她也觉得亏欠我,给了这么个东西,说赏我一次面。你就拿着,如果用不上,就……就扔了吧。”
总归当年那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已经有了依靠,再不必心心念念从前了。
彻底断了这一段血脉,对谁都是解脱。
晋重华自楼上转下来,在庭院一角寻见了吴千秋。
她抱着一把刀,孤零零坐在假山石边。
晋重华:“吴三姐?”
论年岁,晋重华是年长她稍许的。可他倒也随着旁人客客气气唤一句“三姐”。
吴千秋虽然一派落寞,但也因过于彪悍,做不来小女儿家抹泪的事,抬眼的时候脸上不见异样。
晋重华伸手,扶起她,问了一句:“何必?”
这两个字戳中了吴千秋心思,她反问:“蓬莱又何必?”
性格不同,所思不同,话也不同。
“……阮家的事你应该更清楚。既然是阮卿时的选择,你也不必放不下。”
因着吴千秋的特殊身份,晋重华难得解释劝慰了几句,虽然话也不怎么温和。
吴千秋摇头,“你们不欠我的。阮卿时也不欠我的。”
“落潇潇对阮卿时的失踪有执念,你呢?”
吴千秋:“我?落潇潇是他挚友,我跟他就没开始过。”她一脚踢折了假山一角,顺带抓了一手草泥,呸呸两声:“老娘就是放不下。他阮卿时从前不说,有了心上人又来退婚,还让我‘回头’……什么人呐。”
她抱臂,苦笑:“真当我吴氏无人啊。”
吴氏确实无人了。
时至今日,整个吴家,也就吴千秋这一个嫡系了。当年守着家业的长辈也纷纷老死的死,散的散,曾经的千顷华府,雕栏玉砌,也就一个主人了。
晋重华不语。
“还是你好,真的还是你好。同样是只一个继承人在,引阳府门庭若市,吴氏门前冷落,真叫人心酸。”
晋重华:“门庭若市,无一入内。”
引阳上君好清净,平日都在蓬莱和时天府里待着,偶尔回去一趟,除了贴身侍奉的言允云舒,仆从也见不到他几面。
所以说,除非是九家掌事,其他的都在引阳府前吃惯了闭门羹。
吴千秋没绷住笑了,又道:“你对那阮三是真好,这么胡闹都由着他。”
提起阮重笙,晋重华眉眼倒柔和了些,“他是蓬莱弟子。”
“你们蓬莱就是护短!不过他好像不是阮家弟子吧?”吴千秋直指矛头。
吴千秋何许人也?阮家嫡长子前未婚妻,后来往下移成了嫡次子的未过门媳妇,对阮家内况可比其他人清楚得多。
“还有那火,不是莲真仙子……吧?”
“不知。”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