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舒大小姐的重要性_抗战之铁血战神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9章 舒大小姐的重要性(2 / 2)

因为早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就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以来,花费了百余年时间,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在20世纪初,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施用化肥的土地,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到六十。/p

可以说,化肥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p

只是,说是全球,却不包括中国,近代中国悲催的轻工业连火柴盒都造不了,更别说还属于“高科技”的化肥了。化肥在近代中国,完全属于进口物资。/p

前世的刘猛不是农学家,别说对解放前化肥的应用不知道,就是现代中国的化肥是怎么用的也不清楚。/p

可他是军人,而且是特种兵,他要学会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资做出能杀人的东西。/p

比如,他可以用一点点汽油加上硫酸再加上镁粉额外再配上一颗嚼烂的口香糖,就可以做成一颗将一辆汽车生生烧成渣的微型凝固汽油弹。/p

再比如,给他一袋含有硝酸铵成分的化肥,他就可以做成能将一辆最现代化坦克炸趴窝的超级炸弹。/p

而系统给他的,就是这种化肥配方。/p

当然,除了赚钱的同时帮助农民伯伯们增加农作物产量之外,刘猛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一个目的。/p

也可以说,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想法。/p

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是氮肥、磷肥、钾肥几种,硝酸铵类肥料属于氮肥的一种,但因为硝酸铵类肥料主要用于旱地作物,所以使用范围上来说并不广。/p

尤其是相对于当时南方水田远多于北方旱田的中国来说,硝酸铵类的肥料就显得极为不适合,可偏偏刘猛拿出来的肥料配,就是这种效能不高而且运输还有风险的肥料。/p

在曾经的那个时空,红色部队在日寇占领区进行不懈的抵抗,但由于日寇对所有军用物资进行了疯狂的管控,迫使红色部队只能另辟蹊径。/p

就在那个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名叫叶企孙的物理学家。/p

这位有着“红色军工”指导者之称的学者,就从一项民用物资----化肥中筛选出了硝酸铵,做为炸药的最主要成分。/p

正因如此,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地雷战。/p

最可笑的是,日本人到最后投降也不知道,那些他们眼中连饭都吃不饱的土八路屡屡炸毁铁路炸死巡逻人员的炸药来源,竟然是他们为了加强占领区粮食产量而大力推行的肥料粉,还是免费发放的那种。/p

刘猛之所以把选择化肥作为他即将在国内市场打响的“第一炮”,其实就是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准备利用化肥挣钱的同时,还将这种可以提取出来当炸药的硝酸铵化肥大量藏于民间。/p

多年后日寇将会知道,当普通中国人都会造炸药的恐怖。/p

硝酸铵当炸药在当时那个时代需要叶企孙这样的科学巨匠来创造,但一旦知道其原理,那就没什么太大难度了。/p

后世的新闻中,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高科技的农民,把硝酸铵化肥放在锅里炒一炒,提取出硝酸铵用来开山炸石,那简直不要太牛逼。/p

当然,刘猛是没有时间亲自拿着配方去手把手的教会工人们生产化肥的;即便有时间,他这个连元素周期表都背不到最后一个的“学渣”也特么的教不了别人。/p

但是,就在刘大处长挠头感慨身边的能人还是太少的时候,一直没什么动静、每天不是到处转转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写文章的舒大小姐找上门来了。/p

见到舒毓,刘猛的眼睛顿时就亮了。/p

人家舒大小姐,可是师出名门华清大学,比他这个“学渣”要强得多了。/p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想见的那个物理大家,貌似现在正在华清大学物理系担任系主任。就算挖不到他过来,他手底下的那些学生,随便捡一个出来,都是未来新中国的科技大拿啊!/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