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王大山一家很早就起来了。/p
不仅仅是王大山一家,整个村子的人都早早起来了。/p
既然是摆宴席,自然是要早做准备的。/p
做席面的人厨子们也早早就来了寒山村,直接在晒场边上摆起了家伙来。/p
村子里的人则是帮忙将桌椅这些摆放好,碗筷这些也是提前摆放上去了。/p
桌椅摆放好之后,勤劳的妇人们,就帮着一起清洗蔬菜,食材之类的东西。/p
大家有说有笑的,整个晒场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p
寒山村上一次这么高兴,还是十多年之前了。/p
就连三叔公都没有想到,他临到老了,还能看到寒山村这样的盛世。/p
今天,不管往昔家里是不是有芥蒂的,今日都是开开心心地出来帮忙。/p
这谁家没几个孩子啊!/p
这寒山村多出几个有出息的孩子,以后他们要是有个难事,也能找到人帮忙不是。/p
再说了,这前面有人出息了,就能带着后面的人享受不少好处。/p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么一个道理。/p
这个粗浅的道理,寒山村的乡亲们也是明白了。/p
即便是以前看王大山一家很不顺眼的花德昌,暗地里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是被王大山一家甩开了一大截了。/p
这几年来,花德昌开的铺子赔钱到是没有赔钱,小赚了一点,但是和王大山还有王春雨兄妹俩比,肯定是逊色了很多。/p
而花德昌地里修建的几间铺子,也在三叔公的监督下,没有出什么幺蛾子,而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p
这样一来这一条官道上隐隐形成了一个小集市。/p
每天都有货郎都会挑东西到这里售卖,也有人拿出家里多余的东西来摆摊。/p
反正官道周围摆着,不践踏别人的地,不影响官道里的人行走,大家也不会管太多。/p
在过去三年的光阴里,以包子铺为中心,渐渐地热闹起来。/p
除了寒山村这边,其他几个村子有地在这里的,也修建起了铺子来。/p
人越来越多,这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连带着花德昌他们这些最早一批有铺子的,赚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多。/p
这人啊,手里有钱了,也就不像以前那么小心眼了。这会儿花德昌夫妇俩,说起王大山一家,也是服气的。/p
以前还总想着给王大山一家使绊子,如今却只是想着能和睦相处,顺带着沾点光就行。/p
说起来,花德昌的儿子如今也到了启蒙的年龄。/p
这不,如今就在季修办的学塾里学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