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兴虽然在一边儿听着很不好意思,但没有阻止刘建业。/p
有他在前头顶着,总比亲口跟陌生人吹自己强百倍。/p
正好他也能抓紧时间,翻找刊登了自己新闻的报纸。/p
不过这一刻杨振兴心里突然有些明悟:‘怪不得一些大哥老板的身边儿都得带几个小弟,原来这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啊!’/p
他甚至想起刚才家里刘建业说不上学过来帮他的事情,有一种想要答应的冲动。/p
毕竟有刘建业时刻在自己身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不用自己厚着脸皮下场。/p
很快把所有报纸翻完,杨振兴挑出几家有报道的报纸,每一家拿了二十份儿。/p
回去之后不光自己要珍藏起来,他还打算送给何爷爷几位老人。/p
“劳您驾,给算算这些报纸多钱?”/p
拉着侃的正带劲儿的刘建业,杨振兴把报纸的钱结了,告别了还意犹未尽的李老板。/p
可是杨振兴忘了件事儿。/p
那就是作为这片儿报亭的老板,李老板知道了这个新闻,肯定要拿出来跟周围的街壁儿侃,跟那些经常买报纸的熟人侃。/p
而且回了家,也得跟自己儿子打听打听他同学嘴里的这个杨哥是什么来头。/p
这样的结果就是还没半天功夫,整个周遭的大街筒子全都知道了杨振兴出国比赛拿了大奖的消息。/p
原本名气只限于自己四条胡同里,现在已经扩散到了整个东四。/p
别管是住哪儿的,聊天儿的时候总会有人说:“哎,你知道吗,住四条有个姓杨的出国参加比赛拿了大奖。”/p
然后对方回答道:“怎么没听说,我还知道那家之前还挨了批呢,那家小孩儿好像也就十八九岁。”/p
“哦?那您跟我讲讲,这杨家怎么一回事儿啊?”/p
这样一来二去说起来,连带着杨家之前如何如何,又遭遇了什么事情都成了所有人都知道的信息。/p
在家周围知名度提高了,在其他地方杨振兴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p
首先是文泉春现在所在的骡马市大街。/p
自己孙子拿了大奖回来,杨兴盛肯定要告诉自己几位师弟还有店里管事儿的。/p
再说其他人也不是不看电视和报纸,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会主动跟外人说起。/p
这可是让店里名气再次提升的好机会,就这样白白放过太可惜。/p
街上的街壁儿或者做生意的老板小贩同样也会看报纸和电视。/p
尤其是《京城日报》这家京城数得着的报纸,更是专门开了一个板块介绍杨振兴,让人想不知道都难。/p
看到这些新闻后再一跟店里核实,发现是同一人儿,肯定成为大家日常聊天的主要内容之一。/p
原来就在这片儿颇有名气的杨振兴,名气再次提升了一个等级。/p
甚至都传到了离得不远儿的琉璃厂和大栅栏,引得不少好吃的家伙都来店里一探究竟。/p
很多人想要尝尝这国外拿了奖的厨师,手艺到底有多好。/p
就这样,在新闻报纸的报道下,杨振兴已经在一定的范围里有了不小的名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