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吹吹吹,纸鸢飞飞飞,一只小鸟见了纸鸢,以为它是自己的同伴,在纸鸢背后追追追,飞飞飞。/p
纸鸢越飞越高,突然,一阵疾风猛吹,纸鸢飞得更猛,拽断了控制它的长线,长线一断,纸鸢就飞远了,飞走了。/p
庞统看着纸鸢飞逝,惘然若失,书童则傻了眼,只有诸葛亮若无其事地摇着羽扇。/p
诸葛亮呆立片刻后,走到庞统身边,问:“士元兄,你从纸鸢上悟出了什么?”/p
庞统从风与纸鸢的关系,想到了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于是这样回答:“君主如纸鸢,百姓如风,风能载纸鸢,亦能颠覆纸鸢。”/p
诸葛亮点点头:“不错,风就是百姓,纸鸢就是君王,国君想治理天下,必须依靠百姓,就像纸鸢必须借风而飞,君王狂乱,百姓则颠覆之,就像大风吹落纸鸢。”/p
书童听了庞统和孔明的对话,莫名其妙,在一旁嘟着嘴说:“听不懂。”/p
孔明又问庞统:“你从纸鸢上还悟出了什么?”/p
庞统回答:“纸鸢可以传送军情,敌我双方交战,倘若我想把军情传给援军,则可把军书系在纸鸢上,让纸鸢飞到援军营里落下,援军得军书则迅速增援。”/p
孔明说:“士元兄,你受树叶飘飞之启迪,而造出纸鸢,由纸鸢而悟出治国之道,和传递军情之术,实属难得。”/p
庞统反问孔明:“你从纸鸢上悟出什么?”/p
孔明回答:“当然是治兵之术。走,我到你府上再细谈。”/p
庞统,孔明又带着书童,回到庞统府上。/p
孔明在庞统府上,找到庞统造纸鸢后剩下的竹篾,用它们扎成方架,在方架内置底盘,在底盘上放置松脂。/p
书童在孔明的授意下点燃了松脂。/p
庞统看着松脂燃烧发光,像一盏灯,就说:“我给点燃的松脂取名叫孔明灯,如何?”/p
孔明大笑,再找出一张大纸,用这张大纸将点着孔明灯的方架包裹起来,这样就做成了一盏灯笼。/p
三人又到了不久前放过纸鸢的旷野上。/p
孔明站在旷野上,看着手提灯笼的书童,说:“你把灯向天上一扔,扔高一点。”/p
书童听了,就把手里提着的灯笼向天上用力一抛。/p
轰,灯笼脱手而飞,冉冉升起,被风一吹,飞得越来越高,不久,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漂浮不落,平行而飞。/p
庞统一见此情此景,无比奇怪,说:“灯笼还能在天上飞,这是我平生仅见。可是,灯笼为什么能在天上飞?”/p
诸葛亮回答:“因为灯笼里面是空的,其中只有松脂灯,灯火将灯笼内的空气烧尽,灯笼外面的空气被灯笼的纸所隔阻,进不去,只好将灯笼浮起。”/p
庞统连连说:“太神奇,太神奇了,我不妨称之为孔明灯,这孔明灯固然好玩,只是不知其妙用何在?”/p
诸葛亮回答:“它的妙用在于用兵上,我方深夜被困,需求增援,怎么办?我可以算准风向,在孔明灯系上求救讯息,飞向援军营中,援军得此讯息,则火速增援我方。”/p
庞统恍然大悟,说:“原来,你从我的纸鸢上悟出了制作孔明灯的方法,用孔明灯传递军情,比纸鸢传送军情更妙,高,高,你实在高明,远胜我十倍。”/p
后来,刘备聘请孔明出山辅佐,孔明担任军师北伐中原,不料,却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援,就算准风向,放飞了一盏系上求救的讯号的孔明灯,援军在深夜截获孔明灯,得知孔明被包围,立即去增援,孔明得以脱险。/p
孔明灯曾救过孔明一命啊,这是后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