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尸人尸会_三国军神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3章 尸人尸会(1 / 1)

一夜过去,三人在车上睡了一宿,清晨一起,即匆匆赶路。/p

中午时分,马车进入洛阳城,孔明找到一家客栈,马车停下,三人下车,孔明向车夫支付了车费,带着书童,进入客栈,找了一间客房住下。/p

当天,孔明没有外出,由于旅途劳顿,沽酒饱饮,洗涤风尘,沐浴毕,就早早睡觉了,直到第二天清晨起来。/p

吃了早餐,他把书童留在客房里,自己外出参观洛阳。/p

洛阳四处古色古香,城中街道古雅,街上的店铺大都被漆成了朱红色,红柱红窗红灯笼的建筑风格使洛阳充满喜庆。/p

洛阳城的中心有一根命运神柱,神柱上通九天,下接幽冥,主宰人神鬼三界众生的命运。/p

当年,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聚集乱民造反,兴起一场黄巾祸乱,就因为这根命运神柱,向黄巾军发出了死亡通牒,故黄巾倡乱得以平息。/p

洛阳位于洛水之阳,故名洛阳,洛水经过洛阳的嵩山脚下,时而狂野,时而娴静,向黄河流去。/p

诸葛亮游完洛阳城,再向洛水走去,这是他第二次考察洛水,前一次,是在许昌看洛水,这一次是在洛阳看洛水,也许洛阳的洛水与许昌的洛水略略不同吧。/p

人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同一条河流经过两处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的景象。/p

果然,洛阳的洛水边上别有一番风情。/p

一帮洛阳的诗人名士成排坐在弯曲流淌的洛水边。一人在上游把盛满酒的木杯放在水上,使木杯飘浮,顺水向下游流去。/p

如此一来,坐在水边的人,顺手一捞,就可以从水里捞起一只酒杯,即兴饮之,趁微醉,或学驴叫,或学龙吟,或学马鸣,或吟诗一首,呜呼,醉翁之意既在乎酒,又在乎乐也。/p

咴咴咴咴咴……一阵诗人模仿蠢驴的叫声传播至老远,把诸葛亮吸引到洛水边上来。/p

诸葛亮一到洛水边,才知道这些诗人名士在开诗会。/p

他盘膝坐下,靠近流淌的洛水,听着旁边的名士或寻章摘句,或互相吹捧,或彼此争吵,或相互学几声驴叫,无论是争吵,还是学驴叫,都是情之所致,情到极处,就捞起流水上的木制酒杯,一饮而尽。/p

今日诗会的领袖叫司徒登,此人七十多岁,穿着宽大的袍服,腰系博带,头戴峨冠,峨冠博带,颇有春秋时期大诗人屈原之风。/p

司徒登的得意门生李甫,杜白,围绕司徒登左右,此外还有一人叫黄吟,一人叫范晋,一共有十多名文人墨客,齐聚于洛水边,参与流觞诗会。/p

诸葛亮刚坐下不久,就见司徒登一抖长长的白须,从水里捞起一杯酒喝了,然后站起,环视在场的诗人名士,说:“今日恭逢诗会,群贤毕至,老少云集,此地有嵩山峻岭,江花盛开;又有洛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然有水声和驴叫相和,一觞一咏,咏罢高歌,亦足以,足以畅叙幽情。”/p

此话说完,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在场的人除诸葛亮之外,一致学驴叫。/p

诸葛亮站起来,望着白发苍苍的司徒登,向他一拱手,问:“驴又蠢又丑,请问大人,尔等学龙吟,学虎啸,学狼嗥,晚辈尚能理解,而尔等皆学叫驴叫,恕晚辈不能理解?”/p

司徒登拱手还了一礼,施施然回答:“阁下有所不知,驴行缓慢,性情温柔,诗人骑驴,悠悠而行,极易捉摸到诗的节奏和韵味,此其一也。”/p

诸葛亮点点头,说:“嗯,不错,还有其二。”/p

咴咴咴,司徒登又学了几声驴叫,接着说:“其二,诗人学驴叫,体现自己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风格,以排遣自己内心深处怀才不遇的凄凉和苦楚。”/p

诸葛亮说:“有理,有理,可惜晚辈不是诗人,不然,咴咴咴咴,也学几声驴叫。”/p

洛阳的诗人名士一听诸葛亮这番夹杂着驴叫的话语,一齐哄笑。/p

又一名诗人黄吟站起来,对诸葛亮说:“你刚才不也学了几声驴叫?君闻否?当年,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琴,心恋高山,钟子期则云:巍巍乎高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云:洋洋乎江海!如此这般,二人互为知音,俞伯牙英年早逝,钟子期痛失知音,就学驴叫代替悲歌,以表达丧友之痛。”/p

诸葛亮说:“驴叫之动听,犹如俞伯牙弹琴,如果你们当中有谁淹死在洛水里,本人也学几声驴叫,以表达丧友之痛。”/p

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p

黄吟学了一连串的驴叫,然后对诸葛亮说:“本人假设你死了,刚才这几声驴叫就是为你送葬。”/p

一帮诗人名士又一阵哄笑。/p

司徒登见众人乐够了,气氛已达高潮,就大声宣布:“诸位,洛阳名士之流觞兼驴叫诗会,现在开始。”/p

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所有诗人名士开始学驴叫。/p

驴叫声落,作会诗会领袖的司徒登最先吟诗:“他人跨高马,吾独骑笨驴。回望挑柴汉,心中担子轻。”/p

诸葛亮一听,暗暗发笑,连连说:“好尸,好尸。”/p

接下来,李甫从洛水里捞起一杯酒,一饮而尽,乘着酒兴,摇头晃脑,拉长声音吟哦:“衣上灰尘沾酒痕,远游处处皆消魂。吾今大醉亦吟诗,雨中骑驴入剑门。”/p

诸葛亮听了,哈哈大笑,此人喝醉了酒,还在雨中骑驴吟诗,万一从驴子上掉下来,落在雨水与泥泞中,岂不沾染一身淤泥?说不定满嘴塞满泥浆,况且又是大醉,索性把泥浆当酒喝算了。/p

然而,就在他嘲笑李甫吟诵驴诗时,一阵阵掌声响起,诸位诗人皆为李甫的驴诗喝彩。/p

杜白也不甘落后,随着掌声一停,便脱口而出:“八月桂花稀,乌鸦喊我归。水边乘驴走,洛风吹帽垂。”/p

诸葛亮又想笑,八月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明明是八月桂花浓,他偏偏吟诵八月桂花稀,这到底是诗会,还是尸会?/p

正这样想着,他看见恰好有一杯酒,顺着洛水漂流到黄吟的身边。/p

黄吟学了一声驴叫,顺手一捞,捞起酒杯,将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吟诗:“黑夜骑驴出,不知过谁门?权门高又高,且复寻我孙。”/p

诸葛亮一听即知,此诗意即,黄吟黑夜骑驴出门,不知经过谁家大门?看见高高的权门,就到权贵门中寻找自己的孙子。/p

这首诗让人产生诸多疑问:一,为什么不在白天骑驴出门?而偏要在黑夜;二,诗人难道有火眼金睛?在黑夜里也能看见高高的权门;三,这是不是辱骂权门中的权贵们是自己的孙子?/p

诸葛亮实在想不出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不过,不愿对驴诗作出评判,也从洛水捞起一杯酒喝了,算是借酒掩盖自己对这帮诗人名士的嘲笑。/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