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已经系不能产出以后,人类如何去活?
-
看着24辆运输车开出天坑山道的隧道时,冯木穆的心情其实并不好。
外面世界的一种事实艰难,会使得很多所谓的勇敢者望而却步。
穿着厚实的冬季服装,人一旦没有机械化供暖设备,还是会在野外的冰天雪地冻成一个冰雕。
此刻任务加倍,人员和搜刮设备加倍以后,很多人都为付晓雅很担心。
而付晓雅此刻担心的是,能不能用自己换取的更多贡献点,在基地里最终的去换取更多的辐射分散剂,去抓紧时间救赎外面世界那些濒死的人群。
别人的贡献点是一个人的付出指数,按照时间消耗来计算。一个小时5个分点。
但是作为她,贡献点是论物资的吨位,一吨就是500贡献点,一百吨不用说就是五万。
这里的24辆车全部装满回程,就是2880吨,她需要的就是这个数字。
然后就可以去找最高执行长官冯木穆,向她兑换抗病毒药和辐射物清除剂。
对于平民来说,一针解毒剂就得300点,这赚取的代价也是够艰难。
而她则有更大的目标。
只是冯木穆不知道这小丫头在想什么。
在付晓雅带着400人的机动队,500人的搬运队出基地山路,迈向外面的寒冷世界时,冯木穆的心情其实并不好。
-
她坐在自己的私人大厅里,让属下副官加叫来了生化实验室的几个负责人。
面对这个几天没有去实验室女人,几个专家和试验区负责人是低着头带着一种实际上的惶恐。
“我们研发的几种抗病毒药,目前实际库存有多少?”
“c型12万,和d型17万支,而用量最多的a,b型,目前只有流水线上的日产量1000支不到。”
女人是很淡然的说:“开始提升一倍的产出,无论代价是什么?我需要各种药10万支。”
其实做生物研究的都知道,培养各种细胞和毒菌,都是需要时间和各种客观条件。而依托这些的硬件和各种环境,就得做好提前量。
更多的病毒抗体培养基,更多的药物提炼分解设备。
这里投入的不仅仅是技术产品,更多的会是人工和技术。
而普通的技术工人,是不能做这种高技术高危险性的药物提取工作的。
而高级实验室工作技工,目前也人数稀少,所以产出抗病毒的药需要的是人才,更多的人才。
冯木穆要求药物分解室能提升一倍的抗病毒药的产出,这不是做烧饼,拿了面粉加水就可以立马去做,还系要多少有多少。
病毒解药是需要培植病毒个体,然后触发其核细胞衰变基因,最终在这种濒死的毒菌细胞液里面,抽取能杀死病毒细胞的核酸。
晚了,则该核酸的效果消失,太早,而病毒细胞的天生衰变核酸还没有产生。
因此解毒剂就制作失败,还不谈科技分解技术。
-
冯木穆这是在给属下加压,而且是毫无理由的。
她从来不强行的要求谁,去必须的做到什么?
或许外出的一个性格执拗的女子,给了她很大的现实压力。
至少在她回来时,用大量的贡献点向她索取解药时,她就得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