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多年的潜伏与训练之后,在大明王朝后期腐朽没落的笼罩下,在王公贵族贪污享乐的原因下,在朝堂的毫无作为的情况下,在皇帝的懦弱无能下,在苛捐杂税的徭役负重下,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难以维持。百姓生在水深火热的日子中,生不如死的感觉,最底层的农民是最也能体会的。/p
于是,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当人被逼迫到一种地地步时,生死早已抛诸脑后,早已不再以生死了。只有自己做主,才能有生的希望,才能有活下去的机会。于是,早饭就是一种活下去的机会,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会在放弃。哪怕机会很渺茫,也值得去试一试。因为,结局是没有人能想到的,是没有人能够预料的,是没有人能完全知道事物发展繁方向。/p
是的,事物发展是有规律,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总会有谁了料想不到的时候。于是,造反就自然而然成了,毕竟,这是全民大众的心声。因为苦怕了,穷怕了,那种没钱的日子过怕了,再也不想过,那种穷到骨子里的日子过怕了,那种被别人欺凌的日子过怕了,那种整天为衣食担忧的日子怕了,怕了。如果有重新选择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谁都不会再放过了,谁都想好好的再过一次人生,过一次安乐的人生。/p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连兵十八营反击尾随而至的清兵,失利。此时,农民军内外交困,形势严峻,李自成无心眷恋北地,于四月十九日在武英殿匆匆登基后便放弃北京,向西安撤退。在大顺军撤退途中,清军先于保定、定州(今河北定县)两挫农民军,接着向山西进攻。大同守将姜瓖投降,平阳(今山西临汾)陈永福被俘。全晋落入清军之手。/p
同时,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占领?。五月初,清军进入北京后,全国军事形势已呈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清方控制着辽东、畿辅、山西、山东等地区,大顺政权管辖着整个西北和山西、河南、湖广的部分地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正在收取四川的进程中,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则统治着整个南部中国。/p
清军因而将主要进攻目标转向农民军,对南明政权暂取不战不和的策略。为此,清廷将国都从沈阳迁到北京,宣告清朝是代明而兴的天下共主?。从此,因为紫禁城失火,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就此之后,天下易主。/p
然而,灭亡后的大明遗老并不想就此放弃,他们还想再博一次,看看有没有机会恢复大明王朝的统治。/p
于是,他们行动了……/p
而明朝终结之后,明朝的遗老遗少不甘心大明政权就此灭亡,于是希望重新拥立一个具有大明皇室血统的人作为新政权的皇帝。/p
本来这个皇帝应该是由崇祯帝的儿子们来做,但是崇祯皇帝的儿子们在明朝灭亡之后不知所踪,而大明的遗老遗少希望尽快的拥立一位皇帝,来率领明朝的残余势力。/p
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们希望尽快的在具有明皇室血统的人中选择一位做皇帝,当时朱由崧是第一顺位皇位继承人,但是东林党人反对立朱由崧,用史可法的话说朱由崧“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东林党人希望能够立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p
福王朱由崧在高人的指点之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得到了军方支持的朱由崧于是成功的登上了王位,1644年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光元年。国号定为为“明”,史称“南明”。/p
然而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明朝灭亡之后的南明政权的皇帝。弘光帝其实指的就是历史上的明安宗,他本来是福王的儿子,后来继承父亲福王的位置,但是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却让他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因为年号的关系人们也称呼他为弘光帝。然而弘光帝的作为却实在不敢令人恭维。/p
就这样,几股势力就这样在北京城内角逐,大明遗老,清王朝,李自成,大明的叛军,四股力量,真的是在北京城内闹得乌烟瘴气。紫禁城内,战事一触即发,到处都弥漫一股硝烟的味道。/p
这味道,浓得刺鼻,浓得强烈,怪吓人的。/p
“海南,海南。”醒来的优米大声叫唤道。/p
“哎,我在这呢,在这里呢。”林海南见优米醒来了,便走了过去看她。/p
“他们呢,冯剑飞他们呢?为什么只有我们三个。”优米看了看身旁的凯丽丝,发现冯剑飞和朴恩贝不见了,并没有在他们的身边,于是向林海南问道。/p
“我也不知道啊,会不会是我们穿越的时候大家弄丢了?”林海南猜测道。/p
“可能吧,那我们怎么找他们呢,又没有手机,怎么联系啊。”优米说道。/p
“是啊,手机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是还没有的。”/p
“是啊,所以我们在穿越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丢失了。”/p
“那现在怎么办呢?”在一旁的凯丽丝急忙的问道。/p
“凯丽丝,你别急,没事的,我相信我们会遇到他们的,有缘的话。会遇到的,会的。”优米看到凯丽丝也,也安慰她道。/p
“是啊,你别急,我相信我们能在某个不同的地方遇见他们的,哈。”林海南也在一旁安慰道。/p
“真的吗?”凯丽丝用着近似渴求的眼神问道。/p
“真的,不骗你啊。”优米继续安慰的保证道。/p
“嗯嗯,我相信你。”凯丽丝点点头。/p
“好了,我们出去吃点东西吧。”林海南建议道,他可受不了女孩子吵吵闹闹,哭哭啼啼的样子,那样子可揪心了。/p
“好。”凯丽丝和优米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p
于是,三人从里屋走了出来,正看见一户农家正在河边捕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