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履善脸色变了又变。
若剑仙真有传说中那等本事,加上自己的才学,恭王的雄心和气魄,那么大宋或许还有救!
当即,文履善不犹豫了。
虽然文履善是个读书人,可他不光光只读儒家圣贤,他还读了法家巨著,兵家典籍。可以说,他文履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并不是文弱书生。
恭王赵矩,新科及第状元文履善,两个心怀天下,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要前往襄阳城请出剑仙李玄,他们要借助剑仙的力量,扶起这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
襄阳城,将军府。
李玄还在练剑,从大都回来已经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来,李玄搜罗了无数剑法,要创出属于自己的万剑归宗。
练尽了万千剑法,可是李玄总觉还差了些什么,没办法将万千剑法熔炼一炉。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鲜坤走了进来,恭敬开口道,“公子,外面来了两个人,他们自称是恭王和文履善,要求见你,见还不是不见?”
李玄收剑,微微沉吟了片刻,开口道,“不见,现在本座心情不好,谁也不见。”
恭王是谁,李玄没有印象。
可文履善,李玄知道。
说起文履善,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若说起南宋最后一位丞相,那位写下《过伶仃洋》和《正气歌》的文天祥,所有人都认识了。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还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诗词,可谓是如雷贯耳,名垂千古。
李玄不认识恭王,可他认识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南宋三杰之一,半生抗击蒙元,以一己之力为南宋朝廷延续了十几年的寿命,他是南宋最后的一根擎天白玉柱,是这个时代汉人最后的一根傲骨。
他视荣华富贵为粪土,至死不降蒙古,死在了大狱中。
现在,文天祥和恭王一起来求见自己,用脚趾头也能猜到他们的目的。
不过,李玄并不急着见他们。
刘备请诸葛亮还三顾茅庐呢,难道本座比诸葛亮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