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诗仙的无聊世界");
薛定谔从地上爬起来,
入目便是苍茫的一片“海”。
大浪淘沙,惊涛拍岸,耳边回荡着唰、唰的声音,
让人心情宁静。
……宁静个鬼啊,这什么地方?!
“大概是赤壁?”烟锁猜测着,
指了指对面临江山崖。
山崖没什么特别的,但是……
系统在上面标了两个鲜红的宋体字:赤壁。
生怕他们认不出来似的。
看起来很正常,
但又似乎哪里不太对劲。
之前他们被传送到“许都幻境”时,系统强制关闭了大部分社交和道具功能。但此时,
却什么也没有发生。
最热闹的诸葛亮后援会频道还在不断弹出新消息,
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那篇大火的《白狐记》……
可薛定谔记得很清楚,
她之前来过赤壁打卡,不是这副模样。
附近都是人,
做生意的在江边摆摊,和他们一样的游客四处拍照合影。
江上有画舫游船,也有单桨孤舟,
还有各种各样的观景台,路标……
“与其说,
这里不像是赤壁,倒不如说——”采采望着江水,豁然开朗,
“更像是旅游风景区还没被开发时的原始景观?”
两人都朝她看了过来。
“难道这里是——几百年前的‘彼岸’?”
烟锁也往江边走近了几步,发现他们站在一处高地,从这里远眺江对面,
视野非常清晰。
接着,他看见了水汽缭绕的江面上,飘来一只纸鹤。
它追踪到了他们的气息,
努力朝他们振翅飞来,被烟锁一把接住。
他翻开纸鹤查看消息,上面只写了很简短的一句话:速来成都。
落款是小青。
……
苏轼和李白相对而坐。
两人沉默着。
如果此时,一定要用什么语句来表达李白此时的心情……
“‘孔明夸你写得不错’,嗯?”
苏轼用袖子拭去额头冷汗:“唉,这,这谁能想到!”
一切都要追溯到那个罪恶的乘舟泛湖的夜晚。
都怪那个莫名其妙的赌约。
要不然,他怎么会一时兴起,写下这样一篇大男主无脑爽文?
现在,他们被送进来了。
按照他所写的结局,“西坡先生”功成名就,很快疲倦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于是,他急流勇退离开庙堂,来到成都定居。
退休的日子日常舒适,住在皇帝赏赐的大豪宅中,有亭台水榭,又有三百个家仆供他使唤。理论上还应该有一堆莺莺燕燕的小妾……但还好没有。
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孔明,抱着布偶小老虎坐在地上自娱自乐。
还有一群猛男围着他转悠。
不用说,他们未来本该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不过,乱世已经被男主“西坡先生”提前终结,而他们也被他的魅力所征服,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西坡急流勇退的时候,一部分留下在朝廷发光发热,还有一部分便跟着“挚友”一起来过悠闲的退休生活了。
……顺便养崽。
薛定谔几人走进来时,撞见这一幕,第一反应便是,这恐怕是个养崽文。
第二反应是,完了。
这回他们的偶像就不是变成什么恋爱脑神仙妖怪了,而是直接弱智化了!
小孔明听到有人出入的动静,抬起头,尚未褪去婴儿肥的脸上白皙得隐隐透明,只有脸颊微微红润,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朝他们望过来。
被他们古怪地看着,他不免有些无措,抱紧了小布偶,下意识往身旁一俊俏少年的肩膀后躲。
“别怕。”那少年也非常习惯地将漂亮小孩伸手揽入怀中,柔声安抚着,同时警觉向他们——在他看来的陌生人——瞪了几眼,隐隐示威。
这哪里是七八岁的小孩,是三岁才对吧!
“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盯着小孔明看了一会儿,一致扭头望向两位大诗词家。
苏轼掩面不语,肩膀微微颤抖。
李白则清了清嗓子,复述一段文字:“连年的征战讨伐令西坡感到疲惫又无趣,那些繁琐的政务让人心烦意乱,这时候,只有一双纯澈的眼睛和那稚嫩的怀抱尚且有些温暖。于是,在开始退休生活后,他向自己忠诚的友人们宣布,孔明是我最珍爱的弟弟,都给我往死里宠!”
苏轼又转而捂住耳朵:“住嘴!不要说了!啊呜呜……”
三人组心情复杂。
怎么说呢,不管是李诗仙还是苏大家,他们还挺与时俱进的,随手写个小说都追随了大众潮流……
李白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如此不切实际的剧情,是怎样能让诸葛亮夸一句“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