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在手里的筹码,才是真正的筹码,起码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林耀祖最终还是下了决心要狠狠地截胡一批农地,与其让别的人来操弄,还不如自己来。
再次将目光注意到地图上,因为农地的事情倒给了他一些启发。
港岛未来会有3处工业园区,即大埔工业邨、元朗工业邨以及将军澳工业邨。
工业邨规划是为不能在多层楼宇或商业大厦运作,拥有新型的技术工艺的生产及服务商,给予极低租金促进发展。
结果大埔的大量制造业北移,只在港岛留下总部或少量研发机构;
元朗成为了石油化工、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开发等企业集聚之地;
将军澳更是奇特,原本寄望于发展高科技,也围拢了大批类似企业如数码港、港交所数据中心、汇丰数据中心...
还有传媒、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结果呢?没有一处工业邨达成目标。
原因何在呢?真的是港岛企业短视吗?不见得。
特别是8、90年代,港府对于能够挣大钱的地产进行了非理性支持,导致大量企业转型。
谁愿意再去做费力不讨好的制造业?谁愿意花钱投入见不到底的科研?
最后产业空心化更加严重,曾经的工业化城市成为了钢筋混凝土垒叠的空中花园...
要知道同样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可是有着绝对优势的科技领先。
而港岛,唯一剩下的就是金融服务、旅游、酒店...太多的第三产业如何支撑?
因此在未来某个节点,港岛再次推行“再工业化”政策之时,看看港岛的机器人技术吧...
看看站在众多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宁德时代...数百亿市值的德昌电机、一流的工业设计...
林耀祖的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突然,停在了一处地方,“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拍拍头,林耀祖又懊恼又好气,“这里大片的工厂,估计没有多少在生产了吧?”
将军澳调景岭一带从建设拆船厂开始,就集聚了大量的企业购地发展,但是随着拆船业没落,现在许多工厂都空置着。
“玉琳,你问问李明田,有没有调景岭那边厂房的详细消息?”林耀祖说道。
“特别是空置厂房的具体情况,我需要了解一下。”
“好的,我马上联系...”顾玉琳回答道,马上去打电话。
------
------
必须要建工业园!林耀祖坚定了想法,就不再犹豫。
依靠港府那些鬼佬的规划,绝对是指望不上的。现在还不晚,努努力应该还有作为。
哪怕就是自己或者少数人坚持工业化之路,也要守住这片基石。
林耀祖看过哑仔提供的资料:纺织业、制衣业、钟表业、电子业、玩具业、印刷业、塑胶业...
号称港岛工业支柱产业“七姐妹”,也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产业,就连日岛也不如。
算起来,林耀祖旗下电子、玩具还有部分钟表(电子表),其他行业还未曾涉足。
“下一步要多加注意其他行业的情况了...不过,金瀚和金山,以及金海算是为港岛增添了新的竞争力。”
林耀祖发现,港岛制造业尽管发达,但是一直有个致命缺陷,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支撑。
就像后来成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制造力很强但是抗风险能力却很弱。
设备是外来的,工艺是外来的,只有流水线装配、整合的能力,还有点看头的就是设计。
哪怕到了未来,港岛的工业设计能力都是世界一流,但少了技术就只能是一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