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瞪眼一瞧,面露惊骇之色:“真没想到,曹操竟有这么厉害,连袁术都剿灭了。他的实力,怕是已今非昔比。”/p
早在七个月前,众人就知道了袁术称帝的事,但由于袁术远在淮南,跟河北相距甚远,所以,都不太关注。/p
洪南也是为了打听徐晃的事,才派人去的兖州,得知袁术兵败。/p
“这都是小事,你再往下看。”/p
“啊?这还叫小事?”/p
李儒也把脑袋凑了过来。/p
不一会,两人终于把竹简上的内容看完了。/p
贾诩轻笑道:“原来主公是为了徐晃的事,他虽不得志,但绝不会背叛曹操,我看此事难啊。”/p
“正因为难,才找你们来商量。”/p
洪南道:“自官渡一别,我先后派了很多的探子去兖州,对徐晃的经历大致了解,他遭到夏侯尚陷害,又被曹操猜忌,虽立功无数,但却未得封赏,尤其在剿灭袁术之战中,他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但曹操也仅是封了他个普通将军,并未赋予兵权,由此可见,他还是在防着徐晃。”/p
“我原本以为,徐晃会愤然离去,但没想到,他还是留了下来,继续为曹操效力。”/p
“我已经等不及了,文优,我和贾诩走后,你要再派人去兖州,煽风点火,把事态扩大,最好让曹操知道,徐晃跟我们有来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要尽早的将他拉到上党来。”/p
对于徐晃,李儒也略有耳闻,当初杨奉投靠李傕、郭汜的时候,他曾见过几面,对其有些印象,在他看来,也的确是个人才。/p
沉默少许,他说道:“主公放心,我一定办好此事。”/p
“好,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p
洪南摆手道:“你们先下去吧,典满留下。”/p
“诺。”/p
李儒、贾诩走后,洪南将门外站着的典韦叫了进来。/p
看着眼前的两父子,洪南道:“晋阳战事吃紧,恶来需与我同往,待我们走后,上党郡驻守的兵马就不多了,除了李儒手上的五千新兵以外,就你麾下的三万娃娃兵。”/p
“典满,你年龄虽小,但既领此重任,就该认真对待,守好咱们的家园,切不可玩忽职守,贻误了大事!”/p
典满保证道:“主公放心,我绝不会让你失望!”/p
洪南想了想,问道:“那如果敌人真的来了,你准备怎么办?”/p
“我会紧闭城门,不让他们越雷池半步!”/p
“好!可若是敌人太多,上党失守,你又准备如何?”/p
典满犹豫了下,抬起头道:“那我就带着将士们去太行山,等主公回援。”/p
以他的智商,当然想不到这点,而是昨晚典韦请贾诩喝酒时说的,典韦又如数教给了典满。/p
当时典满还说,守不住也得守,即使战死,也在所不惜。他并不认同贾诩的说法,但刚才洪南问起,不知为何,他还是说了贾诩的老话。/p
洪南听闻,哈哈笑道:“好,你只要记住这两点,就能守好上党!”/p
“这是我的随身佩剑,我现在交给你,如果上党郡真有守不住的那天,而李儒又舍不得上党,要坚持驻守,你就把这把剑拿出来,就说是我的意思;你告诉他,城池、地盘、粮食、辎重,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手中的实力,才是决定胜利的根本!”/p
将佩剑拿在手里,典满神色激动,拜道:“谢主公信任。”/p
“好,你去吧。”/p
“诺。”/p
典满拿着佩剑,大步离去。/p
典韦不解的问道:“主公,我昨日请文和先生喝酒时,文和先生曾说过,我大军兵锋所向,袁军无暇他顾,上党郡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p
洪南摇着头,苦笑道:“那可说不准了,我们的兵马都去了晋阳,如果审配派兵绕过我们,来一招釜底抽薪,那我们岂不全完了?还有壶关,如果壶关失守,上党也危在旦夕;最让我担心的还是兖州曹操,他刚战罢袁术,实力大增,会不会也介入河北战场?”/p
“这...我咋知道。”/p
典韦歪着脑袋,想了想,想不明白。/p
洪南笑着道:“你啊,且得学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