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八)(1)_风雨人生路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一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八)(1)(2 / 2)

当我走到学校的大门口处,正巧碰到从“凤山造反大军”总部回来的杨华云老师,他问我准备去那里。于是,我急中生智地便向他撒了个谎:

“有事回老家几天……”

当他听了后,便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那天,我和老刘一块步行了五十多里程,从小路走到陆川良田,也就是黎湛铁路上的文里车站。此时,才刚刚是上午十一点多钟。于是,我们很快便在车站的售票窗口处,进行排队买票。

不一会儿,便买到了由湛江往南宁方向开去的火车票。当我们上了火车的时候,才刚好是中午的十二点多钟……

正是:

放假师生多走光,趁机南宁逛一趟;

远离派斗少风险,免得秋后算总帐。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造反大军的联络员。希望同志们,要具体地研究和落实有关‘文攻武卫’的一切该做的工作……”

随后,会议将要进行讨论落实有关方面问题的时候,杨华云老师当即宣布留下二十几个各单位的头头后,我们便散会回去了……

当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多钟了。至于,后来他们讨论如何落实“文攻武卫”的具体内容,我们就都不知道了。反正,这些“军事机密”,对于我们的这些“四.二二”的一般战士来说,也不必要知道……

正是:

大军头头召开会,动员鼓动针锋对;

地县派人来落实,文攻武卫无食亏。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父亲便停了片刻。接着,又平静地继续说下去:

“……反正,现在到农村去安家落户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你看,梁建英主任的梁彪和陈洲校长的陈达经他们,不是已经分别到了宁潭和五峰林场进行安家落户了吗?

“我们迟早都要得走这条路子的。思前想后,还不如回到故土最好。因为,那里有我们的兄弟叔伯,父老乡亲。总是要比到别处好多呀……”

父亲好像生怕旁人听到一样,声音放得很小,并且说得又是十分动情。顿时之间,让我听了之后,也觉得十分在理。

难怪,在1961年我主动要回去的那一次,他不但在口头上不反对,并且还在行动上也是积极支持的。尽管,他对我不争气,失去了一次上大学的大好良机,内心多少都积蓄有一肚子的火气……

此时,尹妹听了父亲这样地推心置腹的谈话以后,便默不作声地低下了头,一边在吃饭;一边又好像在沉思些什么……

你可要知道,她当年已经是一个二十岁年龄的大姑娘了。并且,她在我们这几个姐妹之中,除了我这个大男人之外,她就算作是所走过的道路最为坎坷,且经历也是最为丰富的一个弟妹了。

也就是说,她在各方面都变得是最为成熟和老练的。难怪,我们几姐妹一贯都是把她当作“大姐大”一样地看待,的确半点也都不为过。

顿时之间,尹妹仍然是默不作声。也就是说,其实她对于父亲的意见既不反对,也既不表示同意。除此之外,就再也不便多说些什么了。

因为,当时她的内心一定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当前的社会现实已经明明地摆在面前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以后想长期留在父母的身边,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谁都会想到,女人迟早也都得要嫁人的……

随后,父亲接着又说了许多话,全然都是在安慰和鼓励她……

就这样,过了几天以后,她便收拾好自己的一些简单的行装,少不了父亲还给了些钱粮票之类给她。于是,就是在一天的早上,便坐上了往博白方向的班车离开了凤山,到了旺茂车站再转换到东平的班车。

就这样,到东平车站下车以后,她便只能步行那条陌生的道路,独自一人回到老家去了……

正是:

尹妹一生也奔波,农中毕业找工做;

运动年代无出路,首个返家奈无何。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