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一)(2)
平生头次谈婚嫁
当我刚刚踏进到厨房的时候,便看见外婆正在屋内用她那纯正的广州话,在滔滔不绝地和她们正在一起进行聊天……
可真怪,她们一边能够说些夹带白话的东平地的新民话,也许又能真能够听得懂多少外婆所讲的正宗的广州话吧。顿时之间,看到她们都在不时地脸带笑容。我就知道,她们之间,一定听懂几成而又能够进行在语言的交流了……
此时,张世泽表哥首先向她们介绍起我的时候,说道:
“光媛,这个就是我的王飞表弟,大家互相认识认识吧……”
说完以后,又向我分别介绍她俩与我认识。也许,是由于她们对于这种场合,总要比我接触得多的原因吧。显然看出,总要比我显得大方和自然……
尤其是,那个个子较高,且又留着齐肩短发,身穿一件淡青色上衣,深篮色长裤和一双塑料凉鞋的白光媛,瞬息之间,只见她老是用一种异常奇特的眼神,正在上下地在打量起我来,似乎要看透我的心扉内藏匿的一切一样。
顿时之间,弄我显得十分不自然起来。虽然,现时又是在我自己的家里,但是,却反而是让她们首先客气地从旁边拿凳子叫我坐下。尤其是,那个朱光云的妹妹朱英,还反客为主地倒了一杯开水,用双手递到我跟前。
此时,她们的这种举动,反而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起来……
“朱英,你有个大哥叫朱光云是吧。去年初,在博白武斗时也和我一样走到南宁去躲避。当时,我看见他经常和富新大队一起来南宁的一些老乡,在南宁新阳街一带做些煮‘糖糕’等小生意。后来,我也在那里摆了个小摊点,帮人加工烟叶,争些小钱度日。我和他还算比较惯熟。现在他该回来了吧……”
突然之间,我便顺势打开了话盒子,把刚刚见面时的那种陌生和有些不好意思的局面马上打破了。真可谓是顿开茅塞,“一回生,二回熟”。
随后,大家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了……
“我哥前几天请假骑自行车回家来过一趟,昨天才回去上班的。他所骑的那部新自行车,是今年单位分配的。但是,要买这辆新自行车,都还得要从家里捞大部分的钱去才能够买到。其实,他那三十多块钱的月工资,要是每月能够省吃俭用存上十多块钱的话,都还得要一年以上才能勉勉强强买得起一部自行车……”
朱英接过我的话题以后,就马上扯到他哥购买自行车之事上去。顿时之间,屋内便马上就热闹起来了……
接着,原来沉默不语的白光媛,此时兴趣盎然地接过朱英的话题,继续往下说道:
“现在要想买部自行车,就是当干部的都要省吃俭用地积蓄一年以上的工资。而我们这些当老百姓的,而如今一个劳动日才是那二角钱,如果是光靠做队里的工,那么要靠所挣得可怜的这点工分钱,就是积蓄到猴年马月也别想能买到。不少农村人,都是得靠养猪和养些家禽如鸡、鸭、鹅之类,经过长期勤俭创收积累起来,才有条件去购买这些高档的商品哩……”
此时,世泽表哥似乎是灵感突然来了。于是,便马上插了一句,企图将话题引到“正题”上来:
“也的确难怪,现在农村的妹子,都想千方百计要找吃国家粮、领工资的工人和干部嫁,目的就是取得个非农户口,离开农村。以免得一辈子都在农村做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翻坭坯头的苦活呀……”
从张世泽表哥所说的这番话当中,我就明白地知道,他是真的是“话中有话”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在现今这个社会上,谁都有这种思想,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呀……”
看起来,这个白光媛的确是个会言辞善辩,性格开朗的妹子,可真的是一点不错。因此,就是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相互接触之中,她给我的初步印象还算是比较好的啊。
“但是,在我们大队当中,也的确是有些妹子,正像人们所说的:‘东谈谈,西讲讲,挑三拣四,朝三暮四’……”
张世泽表哥所说这番话,似乎是毫不留情地给她们打“预防针”与敲起了“警钟”一般。
“唉,你可要知道,就是赶街入市要买上几颗‘糖糕’,都还得要翻它几番,进行细心的挑拣哩。何况,这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那能会这样地随便和草率的呀……”
白光媛无所顾忌地所说出的这番话,似乎是在毫不示弱地进行有力的反驳。
顿时之间,我就在旁边竟然没有一点插嘴的机会,只好呆头呆脑地听他们在诉说。最后,我便大胆地企图打破我的沉默无语的现状,随心所欲地说了一句:
“你们今天是走路来呢,还是坐班车来的呀……”
突然之间,那个朱英此时便带头抢着说道:
“是这样的,早上来到东平汽车站,我们就走后门从站长那里捞到了三张车票。可是,当坐到旺茂的时候,那班从博白开往凤山的班车上没有票卖了。于是,大家只好步行了两三个钟头,才走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