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哥,听说了吗,那位曾经的天子,当朝的大将军,可是把征军帖都发出来了,我二人此时若去他手下当兵,来日出人头地指日可待啊!”
“啥?能当兵!我家那头老母猪还没喂呢,等我喂完立马和你去当兵!”
“你丫的还喂什么猪,快走!”
……
“夫人,某这便去大将军手下当兵了,日后我必帮大将军兴复汉室,立不世之功。”
“恩,夫君切记,上了战场切莫逞能,打不过就退,受了伤也别撑着,一定要活着回来。我与孩儿,等你!”
“好,某去也。”
……
至此,知道了诛杀董卓的刘辩要征兵的事,司隶七郡可都热火朝天了。男人们纷纷去各郡刘辩所派遣的将军守军那里去报名,而秦琼,罗成,刘备,张济,王匡等人也是来者不拒,一一都收入了军中。
………………
兖州,陈留郡,圉县,蔡府。
一个白眉挺翘,留着八字白须的半百老者,手持一杆尺寸有余的毛笔,又在自己的桌案前放了几张黄纸。就这么,一笔一划的写起了字。
深厚而又有力,轻巧而又不羁。放荡,洒脱。浑然一体。
数十息后,只见桌案上的那张黄皮纸上,一个挺立,笔划如剑芒一般锋利。
一个‘汉’字,就这么写成了。老者思虑了下,不忘在后面又写了两个字。
‘蔡邕。’
这持笔写字的老者,可不就是当今大书法家,蔡邕了。蔡邕虽然在此刻董卓行政时,拜左中郎将。但奈何他却从不去洛阳上朝。整天在家中写写字,喝喝茶,会会友人。倒也是轻快。董卓拿他没办法,蔡邕不是他的心腹,董卓巴不得他不来上朝。而且蔡邕的名声太大,董卓并不敢对他做什么出格的事。
蔡邕写好了字,随即放下手中毛笔。大呼了声‘好’字,便端起桌案上的茶杯,一口一口品了起来。
“父亲。”只听一声颇显文静的女声从门外传来,莺莺燕燕,轻柔而又好听。
蔡邕自然知道这声音时谁,可不就是他的独女,蔡琰,蔡文姬了。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儿,蔡邕一直是很得意啊,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她,‘才女’。天下女子能比其者,少之又少。最起码在蔡邕这一生的记忆里,如今年芳十三岁,但蔡琰的才华,已经是最很害的了。
蔡琰头戴紫色簪钗,一头长发仅扎于脑后,两鬓留长辩披于双肩,脸色微微显红。一身白色的长裙,粉红色上衣,灰色长菱于两袖,搭在身前,托于身后地面。虽然她才十三岁,不过身
蔡邕见状,说道:“文姬来了,可有何事?”
他这个女儿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平日里无事就喜欢在后园弹琴作诗,也没怎么出过远门。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他蔡邕还有那么一个才华盖世的女儿。
年仅十三岁的小萝莉蔡文姬说道:“父亲,你过些天是不是要去洛阳城啊。”
“是啊。”蔡邕闻言,点了点头。如今董卓被灭,各地文武百官自然要入朝面圣。
“可以带上我吗?”蔡文姬眨着水灵的大眼睛,一脸期待的问道。
稚嫩的声音传出来,蔡邕只是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