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统北方,如果没有荀彧,他能一统北方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荀彧不仅为其出谋划策,还为其想好了退路。曹操不管是智谋方面还是内政方面,都要靠着荀彧。如果说郭嘉的智力真的比荀彧高的话,那他在政事,民事方面,就一定是比不过荀彧的。
三是善于发现人才并举荐人才。任何人即使才能通天,如果不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那也只是匹夫之力,最终也成不了大事,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无人能敌,但最终被曹操所灭,根本原因即在此,而袁绍被终在官渡一战被曹操大败,丧失称雄之势力,那是因为不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其他军阀的失败都如此。曹操能成大事,主要是不但拥有了荀彧这样谋天下之能人,不但自己谋略通天,而且为曹操举荐了一大批雄才伟略之人,这其中就包括戏志才、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还包括严象、韦康等,正是因为这一大批谋士的涌现,曹操才在各方面都有了完备的人才,这也是曹操最终能平定北方的根本原因。
袁绍就是不善于发现人才,和用人才。从他对他对于田丰的怀疑和处置就可以看出来。
田丰在东汉末年,三国里算是超一流谋士吗?刘辩不这么觉得。但是田丰即便比不过那些超一流谋士,倘若袁绍肯信任田丰并委以重任,不听从小人的挑拨是非,谁又敢说三国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毕竟他的起步算是最高的了。
不过可惜的是,荀彧未能全程辅助曹操征服天下。曹操之所以最终未能征服天下,根本原因是其取代汉室的野心过早暴露,让“奉天子以令诸侯”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振兴汉室无望,对曹操不但失望,而且害怕曹操征服天下过早取代汉室,荀彧失去振兴汉室的机会。所以,曹操征服天下的赤壁一战,所有谋士集体失声,最终导致曹操败得一塌糊涂,核心力量丧失大部,自己也差点命归黄泉,从此无力南下,曹操最终只能面对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终失去了取代汉室的最好机会,只能最终称王,中国统一被迫推迟。荀彧也因此失去曹操的信任,最终被曹操所害。
可以说,如果曹操部那么早想取代汉室,把野心透露出来。没准早在赤壁的时候,他就一统天下了。
就说赤壁之战,刚好是郭嘉死后的一年发生。而那时,曹操的势力,地盘早已经有了当时九州的六州之地。名副其实的最大的诸侯。
但是即便他有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兵马,他还是败给了孙刘联盟,不得不说,诸葛亮和周瑜这二人确实厉害,但是曹操输的也确实亏。如果当时,荀彧和郭嘉二人随便一个去和曹操打赤壁之战,没准曹操真的就一统天下了。
怎么说呢,这就是命吧。
这么看来,荀彧不光是当世超一流谋士,而且其也是最忠于汉室的谋士。这样的谋士,竟然被自己给碰到了。
“荀彧啊,你既然是袁绍的上宾,为何不在渤海待着,来河内干嘛?莫不是也是为了这五绝论,一展才华于世人?”刘辩说道,荀彧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太在乎在一小点名利吧。他没事不在河内袁本初哪里待着,难道现在是在准备投靠曹操的时候,路径河内郡吗。
荀彧闻言,一脸肃然的看向刘辩,说道:“大王,如果我说我只是路径河内,准备去洛阳投效大王。大王你信吗?”
刘辩闻言,呆滞了许久。
这……幸福来的太快了点了吧。王佐之才的荀彧,竟然说要投靠自己。这是真的吗?我莫不是活在梦里?
刘辩缓过了神,这才不可置信的看向荀彧,说道:“荀彧,你真想投效我?做我麾下谋士?”
刘辩此刻心中简直不要太欢喜啊。荀彧啊,这可是王佐之才的荀彧,曹老黑的‘镇店之宝’啊。算是三国里,最顶尖的那批谋士中的一个了。如果现在,荀彧真的跟了自己,那简直不要太幸福啊。
荀彧闻言,低着的头缓缓抬起,他此刻盯着刘辫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不敢为大王手下谋士,小生也不求一官半职。但是只要大王你还活着,小生便认准了大王,不会去投效别人。”
刘辩闻言,简直兴奋的说不出话来。
荀彧竟然说出了此话,那就代表这一件事。自己真的把未来给改变了。荀彧是忠于汉室的谋臣,这他是知道的。但是在三国里,汉室名存实亡。先是被董卓控制,后面又被曹操控制。
荀彧和曹操这对知己,就是因为对汉室的忠奸,才反目成仇。最终,曹操才害死荀彧。
而刘辩知道,自己的到来,就是改变了未来。一是他本来的身份,他没死,那大汉江山,就还有顶梁柱在。二是,董卓火烧洛阳前,就被杀害。所以这一切的一切,注定了。
他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未来,其中就包括荀彧!
对于荀彧认准了自己,想投效自己,刘辩自然是欣喜不已。但是有一点他却是很疑问,就是荀彧为什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
还有荀彧,现在明明是袁绍的上宾,按理说他应该认识袁谭才是。刚才他为何不出去,和袁谭交谈呢?
刘辩随即问道:“荀彧,你想投效我,我自然会重用你。不过我有许多疑问,你先为我解答。”
荀彧闻言,说道:“大王有何事要问?”
刘辩看着他,问道:“荀彧,你为何一见我面就认出了我?还有,你明明是袁绍的上宾,为何突然想来投效我?而且,袁谭是袁绍的儿子,你理应见过。刚才袁谭调戏你的丫鬟,你为何刚才不出去阻止那袁谭?”
这种种疑问,让刘辩十分困惑。荀彧不可能见过他,就算见过他的画像,也不可能直接就认定了他,就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