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阿房宫赋_三国之召唤天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1章 阿房宫赋(1 / 1)

等到几个负责贴赋的士卒,把十张赋贴在看牌之上,围在此地的书生,士子们才冲了上去,纷纷观起赋来。

“别挤,别挤啊……”有人被挤的大喊道。

“汝等别挡我看赋。”又有人说道。

随即,那些书生顺着顺序一篇篇的看下去。

“这写的什么?如此烂赋,竟然还敢写出来丢人现眼?”有人看到烂赋,纷纷斥责道。显然,在他们看来,这赋,写的实在是太烂了。这样的水平,简直连他们都不如啊。

随即又有人看到了这些赋,说道:“还有这篇,写的太差了吧。这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也不怪他们斥责,有些人写的赋,确实是狗屁不通啊。就连刘辩这个后世的人,都觉得写的太过离谱了。

终于,有人看到了刘辩的赋后,大喊道:“大家快看这篇,好像不错啊!”

他这一喊,所有人聚了过去,有很多人甚至读道:“阿房宫赋……阿房宫,这不是秦朝的宫殿吗。”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他们显然是知道的。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秦朝的皇宫是咸阳宫,不过秦始皇当政之时,他认为咸阳人多,但是咸阳宫太小了,所以才想建一座千古第一大宫殿,就是阿房宫了。不过可惜的时,阿房宫还没有建完,秦始皇就先死了。

嬴政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他确定原则的。

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的时候,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直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这些书生没想到,竟然有人会把阿房宫写成赋。

“没想到,竟然有人把阿房宫如此宏伟之建筑写成了赋。”有人呢喃道。

随即,所有人都看向了这篇赋。

“快看这赋之内容。”有人说道。

“前两句……”

“六王毕,四海一。”很多人都读了出来。

仅仅是前两句,就如此让人感到震惊。六王毕,指的不就是战国七雄时,秦国灭其他六国吗,这才说的是六王毕。至于四海一,就是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统一天下的意思。

如此之句,莫说是他们这些书生,士子们看的震惊,估计就连那些大儒,大家们看到,也是说不出话来。

终于,有人从对着两句的震惊中缓过了神:“如此之句,究竟是何人写出来的?”

“别说话,我们还在看赋呢。”有人埋汰道。

所有的士子,寒士还有书生,儒生们,几乎此刻都围在这篇赋,观赋,读赋,陶醉其中。

“蜀山兀,阿房出。”

第三句第四句,众人读着。却是又入了其中的意境,所谓的蜀山兀,指的可不就是秦始皇建阿房宫时,让人把蜀山上的树木给砍光了,直到蜀山上的树都没了,阿房宫才出来了。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是在描写阿房宫建造的宏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书生,士子们看到这一句,纷纷大呼道:“好句,好句啊。”

之后的一系列句字,都是在描绘阿房宫的宏大景象,还有其周边的景象,和宫内宫外,关于阿房宫的故事。

所有人都不禁沉浸在其中,直到他们看到赋的最后那段话,他们都沉默不已。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直到看到这段话,他们才明白了这篇赋真的要告诉他们的是什么。

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赋是华而丽,顺而韵。只要写的让人看起来,高贵,大气,读起来,通顺,押韵便好。最多,也就在其中赞叹某人。但他们却不曾想过,竟然有赋,可以让后人借鉴。

这样的赋,简直可以说是千古第一赋了。而这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在告诉他们,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

最后,终于有人从这篇赋缓过了神。

“此赋,真乃天下第一赋也。以古人之事,鉴今人之错。实乃好赋,好赋啊。”有人说道。

随即有人问道:“此赋究竟是何人写的?能写出此赋来,此人真乃天下第一才子。”

众书生,士子,寒士们对这篇赋,实在是太过欣赏喜爱,以至于,他们都忘记了看赋下结尾,最后的人名了。

终于,有人说道:“你们看,这人有写名字。刘辩……刘辩是何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