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完了吗。袁谭死了,这么大的锅肯定就要当爹的袁绍来背了。但是袁绍自知,这锅他也背不动啊。这种要被诛九族的大罪,他怎么可能背的起。而且这样一来,他袁绍名义上不就成了第二个董卓了吗。
“这个逆子,竟然敢截杀洛阳王。这等荒唐之事他都敢做,死有余辜!”袁绍原本还在为丧失爱子而痛苦,但是一看到竹简上袁谭的罪行,他原本的伤心欲绝都消之云散,反而现在,他却是对袁谭却是一阵恼怒。袁谭竟然在知道刘辩的身份之后还想杀害刘辩,这真是死有余辜。
而逢纪此刻却是想的更多。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如果洛阳王真的昭告天下,那倒霉的,可就是袁绍了。
逢纪思虑道:“唉,若真如这上面所说,主公你怕是要倒霉了。”
袁绍一听逢纪的话,一脸疑问,问道:“逢纪你说什么?”
显然,袁绍并不明白的逢纪的话。而逢纪却是摇了摇头,对袁绍说道:“主公你想啊,如果洛阳王把此事昭告天下。那大公子虽然死了,但如此罪名肯定要分加在主公你身上了。只怕是,主公你要被众诸侯群起而攻之了。”
袁绍一听,额头冒出了冷汗。逢纪的话,他显然是意识到了。如果洛阳王真的把这传遍天下,那众诸侯肯定会视他为董卓群起攻之。董卓的下场他可是知道的,董卓死后头颅被挂在洛阳城门先,每日每夜都被人给指着骂,死后也落不到好。如今倒好了,如果自己也被诸侯打,那下场显然要被董卓更惨啊。毕竟他可没有董卓的三十余万西凉铁骑。他现在手下就几万兵马,粮草也全是冀州牧韩馥支援他的,而地盘上,他更是只有渤海这么一个小郡。可以说他是要兵马没有兵马,要粮草没有粮草,要地盘没有地盘。如今如果名声再臭了,他不就真的要被诸侯讨伐了。
“这……”袁绍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身上不禁冒出一阵冷汗,随即,他着急的看向逢纪问道:“这可如何是好啊?”
袁绍也不知道今天为何如此倒霉,是死了儿子又挂上了一个未知的罪名。不过好在他手下谋士武将多,按理说这些人才,应该能引导他一番才是。如今逢纪正好就在自己眼前,逢纪和许攸可是在董卓当政时,在他从洛阳逃亡冀州来的时候,就跟着他了,可以说是跟着他最早的人了。袁绍也十分赏识逢纪的才发和智谋,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让其在自己身边,重用他的。此刻他可能一步就踏入地狱,他必须要问问自己手下的这些谋士意见了。
逢纪一听,哀叹了事。这事可是相关袁绍和他还有袁绍手下的所有人的生死存亡的事,他一个人肯定是做不了决定的。所以他只好说道:“主公,你先别把此间事情传扬出去,至于该怎么办,只怕我一个人是想不来一个妙策啊。”
袁绍一听,点了点头。逢纪既然说他一个人想不出来妙计,这就是在暗示他此事的重要性,他必须要让手下的三大谋士聚在一起,共同商讨才行。
…………
入夜,渤海郡太守府上。
袁绍叫来了自己手下的三大谋士,商讨此事。此时袁绍手下的三大谋士,一个是逢纪,一个就是许攸,还有一个,就是一直以来只有袁绍自己,还有许攸和逢纪才认识的刘基了。
此时,三人皆是汇聚到了袁绍的书房内秘密谈话。
袁绍此刻已经驱散书房外的侍从,下人婢女们,让他们不准靠近书房。袁绍已经想好了,今天晚上必须把这事给解决到,否则再晚一些,只怕这天就要变了。
“三位,今日之事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袁绍看向逢纪三人说道。
他今天正午就让逢纪去把这消息告诉了许攸还有刘基,让他们夜间来他府上谈话。为的就是,让逢纪,许攸,刘基三人一起商讨出一个计策,让他袁绍渡过此关。
逢纪沉默不语,他早就向袁绍表过态,这个事情太棘手了,他一个人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他必须先听听其他二人的意见。
而许攸是一个才华过人,能够权衡利弊的人,此刻早就得知消息的他,也是想这事想了一个下午。但是直到现在,他也没想出一个好点子。
许攸摸着自己下巴的胡须,忧虑道:“这事,只怕是没那么容易解决啊。”
袁绍一听许攸这样说,随即说道:“没那么容易解决,那就是可以解决,许攸你且说说你的看法。”
许攸闻言,略作迟疑,随即看向袁绍道:“这事躲是躲不了,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主公你也没有任何办法去逃避他。”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这事都这样了,他袁绍肯定是怎么也逃避不了,但是他现在不逃避的话,那还能怎么样呢。
许攸随即又说道:“倒不如,主公你把心中对大公子的伤痛都转化成怒气,发泄出来。”
袁绍不明白许攸的话,他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怒气啊。袁谭做了这事,是死有余辜。别说怒气了,就算刘辩现在指着鼻子骂他,他也不敢坑两声啊,毕竟理亏,他惹到的还是那么大的人物,他哪里还有什么怒气可言啊,所以袁绍不明白许攸的话。
袁绍随即疑问道:“许攸,你此言何意?”
他话落,许攸和逢纪二人对视一笑。许攸随即说道:“主公,这事既然避不了,那你和洛阳王之间的仇,肯定也就这么结下来。需知别人或许会怕主公你的身份,但是洛阳王可一点也不怕你。到时候他要是给你背上董卓的罪名,只怕十八路诸侯讨董,就要再来一次了。”
许攸话一落,逢纪随即接话道:“董卓都不敢明着杀害洛阳王,大公子竟然这么干了。这事传扬出去,主公你在世人眼中,定然就成为第二个董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