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知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知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知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知伯矣!"遂伏剑自杀。
刘辩一看,发现豫让这个刺客,其实他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因为他认为,豫让虽然被列为五大刺客,但是刘辩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刺客。因为豫让与另外四人有很大不同,别人要么一击成功,要么失败成仁,都是一锤子买卖,而豫让则前后刺杀赵襄子两次;别人跟仇家是你死我活,赵襄子却释放了豫让一次,对豫让甚是相知,还让其刺衣,以此来成全豫让,豫让跟仇家赵襄子的关系有点复杂。正因如此,豫让的刺杀行为显得隐晦不明,甚至有人产生了豫让是沽名钓誉之辈的误解。
而且太过巧合的两次失败暗杀,还有豫让想不想杀赵襄子,豫让和赵襄子是不是双簧表演等等问题,可以说都让人很质疑。
“这个豫让的刺杀等级竟然只有三,有点意外啊。”刘辩呢喃道。
系统随即报出第二个人,“叮咚,第二名刺客,战国末期卫国人,荆轲,刺杀等级5。”
刚从豫让那里反应过来,刘辩就看到了第二个人物。
“哈哈,我就知道有荆轲,刺杀等级五级啊,这个没的说。”刘辩大笑。
荆轲算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了,而就刘辩所知,荆轲荆轲之所以著名有两大原因。一是,他刺杀的人太有名了,秦王,秦始皇。秦始皇太牛了,注定不朽,你成为他的故事的一部分,当然也就不朽了。荆轲著名的第二大原因在于。他不是一个人,他的故事是一个英雄的群像。前面那几个刺客,都像是独唱歌手,荆轲这是一个乐队,一个合唱团,他身后还有好几个人慷慨赴死,于是整个故事就更悲壮,也更曲折,故事性更强。
所以总体而言,别人记住了秦始皇,自然也就知道了荆轲,而且荆轲的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也实在太有名了。
刘辩知道当初秦国灭了赵国。在这之前的几年,秦国跟赵国死嗑。燕国就很紧张,很明显,赵国一亡,秦军就压到燕国边境了。怎么办呢?燕王姬喜急得团团转,无计可施。
他的太子叫姬丹,也就是我们经常叫的太子丹。太子丹比他爹还着急。他呢,跟秦王嬴政那是老相识了。
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直到九岁才离开赵国。当时,太子丹也在赵国做人质。同是天涯沦落人,跟小嬴政估计也算是发小。后来,嬴政当了秦王。而太子丹呢,又到秦国当人质。太子丹肯定以为,嬴政得给关照才对啊,可是没想到,嬴政一点也不念旧情:你在我这做人质就是阶下囚。半点面子都没有,弄到最后,太子丹从秦国逃回了燕国。就怨恨上了嬴政。人就是这样,要是没有前面那段交情,他也觉不出那么委屈来,也没那么恨。
现在秦国又打上门来了,怎么办呢?他的老师叫鞠武,鞠武认为,唯一的办法还是合纵啊。这几大国,再加上北面的匈奴,联合起来,合纵来对抗强秦。这话没有明说,我要刺杀秦王。但这层意思已经亮出来了,我是请你出来帮我对付秦国的。您看这事怎么办吧?然后又有田光等人在其中密谋。
太子丹请田光对付秦国,田光当然就明白了,请我对付秦国,不可能让我一个人去跟秦国军队打吧,摆明了就是想刺杀嘛。他回答: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骐骥就是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那是它青壮年的时期,等到它老了,就是劣马也比它跑得快啊)。江湖上可能有很多关于我的传说,多牛多牛的,那也不假,可那都是我壮年时的事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啊,我现在老了,干不了了。不过,我向您推荐一个人吧,我的朋友荆轲,他能胜任。
太子丹讲:好啊,那就麻烦您把荆轲帮我请来吧。田光讲了两字:敬诺。放心吧,我争取把他请来。说完,起身就走。太子丹急忙送出来,嘱咐了一句:先生啊,咱们刚才讲的可是绝密,您千万不要透漏出去。田光听了,一愣,低下头微微一笑,讲了一个字:诺。好的,我知道了。然后,田光就去请荆轲。可是,刺秦王这么大风险的事,这是玩命啊,刺成刺不成,那肯定也是有去无回,荆轲敢去吗?答案是当然敢了,后面,就是流传千古的荆轲刺秦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