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元兴元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剧刘辩所知,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材料的选取、工艺的改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必然艰难曲折,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很复杂,搁在现代,写几十篇论文、几部书都没有问题,但史官却十分吝啬,只用了不足20个字全部交代完了。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后汉书的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人执笔编写的国史。其中蔡伦传这一篇,又是后来崔寔、曹寿和延笃等三人奉东汉汉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补写的。这时距离蔡伦去世才30年。作者跟蔡伦是同时代人,因此有学者认为,东观汉记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有人认为,要查东观汉记蔡伦传的原文,必须撇开明清辗转相抄的辑录本,直接从隋唐的古籍中寻找线索。因为那时的东观汉记跟汉朝原本是比较接近的。如果拿隋朝北堂书钞、唐朝艺文类聚和初学记等书所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中的文字,跟后汉书蔡伦传相对照,它们在内容上和提法上确有不同。隋唐时期学者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原文文字简洁,而范晔所写的文字详尽;前者无造意二字,后者却有造意二字。据此,有学者认为范晔写后汉书蔡伦传可能有失真之处,甚至有部分虚构和杜撰的嫌疑。到了唐朝以后,更是有不少人对蔡伦发明造纸术提出异议。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意思是早在汉朝初年,就已经用纸逐渐代替竹简做书写材料了。到东汉和帝年间,蔡伦领导皇家作坊里的工匠,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南宋史绳祖在学斋拈毕中认为,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后汉书的记载是准确的,后汉书里的蔡伦传不可信的说法,缺乏深入考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后汉书和东观汉记里蔡伦传的记载,经过查对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原文,两相对照,文字大体相同。而记载中造意二字就意味着发明创造。而且,蔡伦一度被视为罪人,冤死30年之后才恢复名誉,谁敢贸然不如实地给他立传?更谈不上夸大其词地颂扬他了。因此,以记载蔡伦造纸最早的史书为依据,说他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并不过分。
而对于纸,刘辩虽然知道纸这东西虽然材料就是一些树皮之类的,不过制造起来,还需要很多加工的。一般在现在,他都不经常见到纸,不过蔡伦是东汉的人,所以造纸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了,不过没有人用而已。刘辩则是让人大肆去搜集纸,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习惯每一次方便完后,都用树叶还有一些竹块清理。所以即便现在制造的纸还很粗糙,他也是找人加工出来,毕竟有总没有的好。
“系统,把蔡伦给我pass了。”刘辩对系统说道。
他现在要的是工匠,蔡伦虽然也算能工巧匠,毕竟造纸术是他搞出来的,所以系统把蔡伦筛选出来,他倒是也不惊奇。但是他现在要的是能造云梯,造冲车,造投石车的那些人,纸的话还是算了。
“叮咚,宿主pass掉了蔡伦。”
系统继续报人物道:“第三名人物,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工匠等级5。”
看到第三名人物,刘辩一阵惊叹。墨子啊,这可是和鲁班齐名的人物。
“我去,墨子都出来了。五级的工匠等级,和鲁班一样啊。”刘辩一脸的惊叹。
墨子竟然又五级的工匠等级,这让刘辩一阵惊讶。墨子的兼爱非攻他可是牢牢的记住呢,刘辩看了看系统对墨子的介绍,说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墨子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这个要留着!”刘辩呢喃道。
墨子和鲁班的工匠等级都是五,肯定也能做出不少的的好东西来。他自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要是宣传他的政治思想,发扬墨家。但是他在器械制造上也是一位大家,善于制造器物。想古代最早的风筝就是他制造出来的,还有对于车辆的制造也是深有研究,他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除了这些,墨子还对小孔成像也是有着研究,是世界上最早对此研究的人。
墨子能造车子,想来冲车他也应该可以造。
“叮咚,第四名人物,。宋末元初人物黄道婆,工匠等级3。”
刘辩一看这第四个人物,眼珠子都瞪的快掉了下来,什么?黄道婆?
“系统,黄道婆也算工匠吗?她不是纺织吗?”
刘辩知道,黄道婆是纺织大师,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系统随即回声道:“宿主选取的召唤领域是能工巧匠,所以黄道婆也算是。”
刘辩一听,心中一阵悔恨,他早知道就让系统选工匠了,现在弄的,造纸的,纺织的都来了。谁给他造炮车啊?
“算了算了,你是系统你最大。”
刘辩随即看了看系统对黄道婆的介绍,说是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后来她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棉弓、纺车、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色泽繁多,呈现出空前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