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说岳中很多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如高宠这个人物,高宠号称南宋第一枪,实则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岳家军有那么多厉害的将领,其中也有很多是夸大,虚构的。不过岳家军中有一员勇将,他的演义完全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历史,也就是说,他确实不需要任何演义,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就是杨再兴。
刘辩知道杨再兴在小说当中交代得很明白,是北宋杨家将的后人。每部演义小说当中恐怕都有这样的名人之后,比如水浒中的杨志也说是杨家将的后代,大刀关胜是关羽的后人。说岳里关羽的后代是关铃,呼延灼是北宋时期呼延家的后代,这些都是为了传奇而塑造出来的。
那么,历史上的杨再兴是不是真的是杨家将的后代呢?刘辩知道这在正史中间是没有记载的。但是历史中真实的杨再兴比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还要精彩。
杨再兴原本是盗匪曹成的手下,那时因为兵荒马乱,各地盗贼蜂起,曹成是湖东路那一段比较大的一个盗贼之一。绍兴二年,岳飞率军前去平匪,在战斗中,“岳家军”泰山压顶,一路高奏凯歌。谁知道,这个曹成虽然很好打,曹成手下的杨再兴却很不好打。他首先在战斗中就砍死了“岳家军”的第五正将韩顺夫。岳飞大怒,责令韩顺夫的副将去收服杨再兴,谁知道杨再兴反而马踏岳营,不仅冲破了岳营,居然又砍死了岳飞的胞弟岳飜。
但是杨再兴一个人的骁勇无法挽回战役的不利,最后他被岳家军士兵追得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因为他杀死了岳飜,所以军士们都认识他,大家就张弓搭箭,准备把他射成刺猬,这个时候,杨再兴忽然大喊:“我是好汉,当执我见岳飞。”意思就是别杀我,绑着我去见岳飞。
他见了岳飞之后,情形出乎意料,岳飞不仅不记前仇,还亲手解其缚,跟他说,咱们可都是同乡,现在国家有难,我们要共赴国难,精忠报国。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岳飞在这个时候能够对于杀弟之仇不放在心上,饶杨再兴一命呢?这就是岳飞作为一个大将的胸怀,在他的面前,家仇和国恨比,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他心里很清楚。杨再兴既然如此骁勇,他就需要杨再兴跟他一起走上战场,为国家捐躯,那不是更有意义的一种死法嘛。而且当时,他们确实是两军对垒,各为其主,杨再兴能够如此骁勇作战,正证明他确实是对于战斗有帮助的一员干将。
杨再兴也是一条好汉,得到岳飞这样的宽容,从此忠心耿耿。他跟着岳飞东征西讨八年之后,就到了岳飞第四次北伐的郾城之战,这是岳飞跟金兀术最后一场生死大战,也是岳飞的最后一仗,因为岳飞就是在第二年,绍兴十一年遇害的。
在郾城之战中,杨再兴向岳飞立下军令状,要提金兀术之头来见,所以他数次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金军如砍瓜切菜,当时以悍勇著称的女真骑兵,闻风丧胆,最后不得不退兵。
五天后,张宪率领“岳家军”进入金兀术所率部队的临颍县,命令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前哨小商河,结果与金兀术的十二万大军劈面相迎。一般的人碰到十二万大军早就落荒而逃了,悍将杨再兴再次单骑闯营,誓要活捉金兀术。金军箭飞如蝗,杨再兴每中一箭,都折断箭杆继续冲杀,最后不幸马陷小商河,被金军射成“刺猬”,但是他和他的马依然在河中站立不倒。这一战杨再兴率军斩金军万夫长以下上千,杨再兴的三百精骑全数战死,堪比斯巴达三百壮士力阻波斯皇帝薛西斯十几万大军。
金军逃逸之后,张宪在残阳如血的战场上找到了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之后,从中捡出铁箭头两升有余。这就是著名的“血战小商河”,这段真实的历史,和评书、小说是一模一样的。
而提到“岳家将”,首先得说岳云。评书当中那出“八大锤锤镇金禅子”的第一大锤那就是岳云。有种说法说岳云不是岳飞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这需要澄清,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岳云的确是岳飞的亲生儿子。岳飞15岁就娶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刘氏为妻,第一个儿子就是岳云,过了一段时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岳雷。杨再兴、岳云。岳家军中名将的真实故事。那是什么原因使得岳云是养子的这个说法出现了呢?原来,岳飞第三次投军之后,就颠沛流离,跟着军旅一路南下。岳飞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刘氏就改嫁了,岳飞的母亲姚氏带着岳云和岳雷两个孙子生活得非常困苦。岳飞听说此事之后,连续18次派人到汤阴去找,最后才把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孩子接到军营去生活。
对于岳飞这样一个统兵十万的大将来说,自己的太太跟人跑了,总归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岳飞的后人对这件事情是非常忌讳的,就是因为这样,最后才慢慢出现了所谓“云,飞养子也”的说法。
在评书当中,对岳飞的第一次失败的婚姻,都没有提到,我们就知道岳飞的妻子是李氏。这个李氏名字叫李娃,她是岳飞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娶的第二任妻子,她比岳飞大两岁,这个时候已经二十八九岁了,所以岳飞两次都是姐弟恋。李氏非常贤淑,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后来和岳飞又生下了岳霖、岳震、岳蔼后来改名为岳霆,三个男孩,此外还有两个女儿。
岳飞的这些儿子,除了岳云之外,岳雷、岳震在小说当中也被描写成武艺高强的小将。在历史上,岳家后代中除了岳云和岳雷,其他的岳家的孩子都是文臣。而且岳云跟岳蔼,互相之间相差20岁,岳蔼出生的时候,岳云都有自己的儿子了,所以他们不可能组成同一个岳家小将的班底。但是,岳云确实是“虎父无犬子”的典型,他12岁就从汤阴家乡投到了岳飞的军中,从此开始随军出征,比他父亲20岁参军早了好多年。军队生活很艰苦,岳云不但没有得到他父亲的特殊照顾,反而得到父亲特别严厉的要求。有一次岳云跟一队战士练习从山坡上飞马下山,结果不慎人仰马翻倒在地上,状甚狼狈,结果岳飞非常生气,怒斥说:“前驱大敌,亦如此焉?”当场下令将岳云斩首,后来大家拼命地求情,岳飞才让了一步,打了岳云一百军棍。
岳飞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太严格了点,但是没有残酷的训练,怎么会有彪炳的战功呢?在岳飞第一次北伐,襄汉战役中间攻打随州时,16岁的岳云持两杆80斤的铁锥枪,第一个登城,勇不可当。很多文艺作品包括戏曲当中,都说岳云使两把大锤,但其实岳云使的是铁锥枪,这铁锥枪是一种长形的又能刺又能砸的重兵器,有80斤重,可见岳云的臂力确实惊人,有点像小说当中的双枪陆文龙。
在随后攻打邓州的战斗中,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但是岳飞觉得给自己的孩子报功太多不好,所以隐匿不报,后来宋朝朝廷查清楚了,又给他补了功。从此江湖百姓就称岳云为“赢官人”,翻译成现代汉语差不多就相当于“常胜先生”。岳云后来成为岳飞“背嵬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而岳云有功不报,后来也基本上成了岳飞的惯例。
岳云一直都跟随着父亲,作为岳飞的儿子,他得到的最特殊的照顾就是在岳飞冤狱定谳之后,有幸跟随岳飞同赴刑场。那一年岳飞39岁,岳云23岁。
所以刘辩觉得,杨再兴的武力值系统肯定是说低了点,杨再兴的武力绝对破百了。
“小心!”
‘咻咻咻’
一声爆喝声突然响起,刘辩还在想着杨再兴的事情的时候,突然无数的飞箭突然射来。
刘辩一看前面的小山坡上,却发现约莫有数百人的小部队,皆是手持长弓,一轮轮弓箭向他们射来。
不好!刘辩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在前面,竟然有伏兵。这是谁的部队呢?吕布大军还在他们后面呢,难不成先前攻进来的,是袁绍的军队?刘辩一想也是,吕布的赤兔马快,跟着颜良他们先攻打进来倒也正常。
无数弓箭飞来,岳飞和杨再兴二人皆是转起手中的长枪,把那飞来的射向他们的弓箭给击落。
另一边,颜良带着数百弓手等着刘辩,他显然是认出了刘辩。
颜良当即脸上大笑,他指着刘辩说道:“哈哈,此人就是当今洛阳王。兄弟们,给我杀了他!”
他话刚落,他身后的约莫数百人的部队就是冲杀了上去。
“叮咚,检测到一名武将,姓名颜良,武力值100,智力51,统帅75,政治35。”
果然是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