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一看身下的白马飞奔的跑了起来,他一阵大喜道:“哈哈,你这马儿竟然通人话啊。”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一起去救你主!”刘辩大喝一声。
刘辩看着前方,想着接下来他的敌人就是冉闵和吕布了,而相比于吕布,冉闵却是一个杀性和野心都大的人。当初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两千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然而很多人堆冉闵的评价都不好,司马光说他闵骁勇善战,多策略。虎爱之,比于诸孙。谢采伯说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张大龄说当勒追越柩於苦县时,十万晋兵无一脱者,冉闵竟足以报之。古之建国者,深仁厚泽,累数十世,犹力守臣节,不得已而后取,盖杀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为,此三代所以长久也。司马氏手刃其主,夺之寡妇之怀,安得不生此凶残以鱼肉之耶!假令宁馨之计得行,杀一勒,生一勒,况徐光辈乃欲阴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见预防,不失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说冉闵尽灭羯胡,而曰:"吾属故晋人,请各称牧守,奉迎天子。"虽非果有效顺之诚,然虑赵人之不忘中国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称闵功德,谓晋人远窜江左而不足戴,然后闵无所复忌而僭以成。呜呼。蔡东藩说冉闵乘石氏之敝,起灭石氏,扫尽羯胡,僭帝号,复原姓,说者谓其志不忘晋,临江呼助,设晋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亚。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刘琨,吾犹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厌次数言。
遂为之恕。彼闵蒙乃父之余荫,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吕思勉,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范文澜评价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而冉闵生活在民族矛盾超级激化,五胡乱华时,不是简单的厮杀,而是你死我活,而是率兽吃人,最典型的就是“两脚羊”。当时,胡人南下征战,经常不带什么军粮,而是圈起一群汉人女子当粮食。可以说,在这一种形势之下,炎黄子孙有被灭绝的危险,其中北方汉人几乎被杀绝。
残暴已经没了底线,石虎看上尼姑玩完煮熟吃肉宴客,苻生剥掉人的脸皮让人跳舞,刘聪挖了大臣眼珠子烧烤.......可以说,当时好人都死了,只有坏人才能活。当残暴已经没了底线的时候,善良才是最卑微的最无用的!在这一种环境下的冉闵,大家还能苛求什么?生存在这样一个世道,冉闵发出了“杀胡令”,将对汉人最为凶残的百万羯族人,几乎屠杀一空。;刘辩觉得冉闵这一“残暴”举动,对汉人而言,却的确有大功,而且有两个!
一是,面对五胡的疯狂屠杀和吃人举动,冉闵百万羯族的鲜血,告诉其他异族,如果不想鱼死网破,就要尊重汉人。所以,随后苻坚、慕容家族、拓跋家族等势力,都不敢过于屠杀汉人。后来,辽国、金国、蒙古、满清等,都不敢灭绝汉人。二是,冉闵的“残暴”反抗,直接的反应就是:异族统治者有意缓和汉人的矛盾,于是双方的交融逐渐变多!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直接使用汉姓。到了隋唐之际,当年乱华的胡人,都变成了汉人。后来的金国、辽国、西夏、蒙古等,又有多少人融入了汉族?
…………
另一边,岳飞和杨再兴二人面对着吕布这个强敌,二人却是联合起来同战吕布。
“鹏举,我与他正面交手,你侧面袭他。”杨再兴手持金枪,对岳飞说道。
岳飞冲他点了点头,而另一边吕布却是猛然挥动方天画戟向他们砍去。
“杀!”一道怒喝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