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不同,奠定了很多事情。郭嘉觉得如果老天也给他一个‘金戒指’,让他能召唤一些武将谋臣,那他凭着对历史的认知再加上他这个身体郭嘉的才能,他自己都能一统天下了。不过那样,他却觉得太没意思了,相反他凭着自己的谋划,然后助曹操一步步夺得天下,这样子对他而言却更是有成就感一些。
曹操一听郭嘉的话,黑脸上也是欣慰的一笑。不错啊,郭嘉纵然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是为了他曹操着想而不是为了别人。所以他曹操有什么好担忧的呢?相反这样的话,郭嘉能预知那么多事,却是给了他更多的信息啊。不过曹操却是仔细听了郭嘉的一句话,就是天机不可泄露,郭嘉说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他曹操自己该做什么该干什么,实则就是顺其自然,不违背天意。曹操此刻也觉得郭嘉的话不错,因为这种事情,如果他刻意的去改变,知道了结果后什么事情都不做,那结果一定也会改变。
“哈哈,奉孝你的话我听明白了,你是让我顺其自然啊。不过我现在所想,还是在洛阳王刘辩身上。我请他求援,他却说攻打完并州后才能来援我们,这没有个期限,我们怎么知道他什么时候来援。奉孝啊,我意派人去紧催洛阳王,让他尽早发兵来援助我们。”
曹操对郭嘉说道,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他现在顺其自然的就想到的刘辩身上。还有那所谓的援兵身上。二袁共击他曹操,洛阳王刘辩如果此刻不来援他,那就是相当于把半壁江山让给了二袁,之后纵然他能统治另半壁江山,但是那时候他想和二袁争天下,只怕也是难上加难。所以曹操觉得刘辩只要是不傻,就一定要来援他,否则他被二袁灭了,最终倒霉的还是刘辩啊。
戏志才闻言,点头道:“我们当时给洛阳王传的信是给了他七日的期限,说他七日内若是打不下并州就来援助我们,他当时也同意了。现在七日已过,他若是再不出兵相援,再固执的想打下并州,只怕是因小失大啊。”
戏志才自知,当初曹操求援的书信都是他写的,所以那七日的期限,其实就是袁绍从冀州发兵而来的时间罢了,他给了刘辩七天的时间,就是想告诉他如果七天内他打不下并州,那官渡这边就已经要开打了,届时他若是不来援,只怕他们是凶多吉少了。而现如今七天的时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刚好就过去了,但是刘辩那边却好像根本没有出兵相援他们的动机,这就让戏志才一阵后怕了,如果洛阳王刘辩真的是固执的想打下并州,而不理会他们,那届时他们必然要被二袁所灭。
曹操闻言,也是沉思了片刻。这不催不行,那洛阳王虽然年少有才,更被几位大儒称之为当世第一才子,但是曹操就怕刘辩他不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或者说他太聪明了,想看他和二袁互相残杀,而他悠哉悠闲的把并州打下来后,在出兵过来收拾残局,他就怕刘辩这么想。因为如果刘辩这么想的话,那他不仅是坑了他曹操,更是连自己都给坑了进去啊。
曹操随即转身对戏志才说道:“志才,你继续写信给洛阳王,再给他最后三日时间,就说袁绍大军已经聚于官渡向我们而来,而南下袁术也已经发兵攻打我们,如果他再不出兵相援,那就晚了。你再给他说清楚其中利弊,我曹操一旦被灭,那大汉的半壁江山可都被二袁所占,到时候他想复兴汉室,可是天方夜谭了。”
曹操给了刘辩三日的期限,并不是这三日内袁绍和袁术就会攻下他的地盘,他曹操就会败。而是他给了刘辩攻打并州的最后期限,如果这三日内他再打不下并州,那到时候他援助来的援兵也要时间啊,赶路来他兖州也要几日的时间吧,他虽然不知道二袁会什么时候攻打他,但是想来也就是这几天了,届时他若是再看不到刘辩援军的影子,只怕是他真的就要孤军奋战了。
戏志才一听曹操的话,点了点头,应声道:“好,我这就去。”
戏志才随即转身离开,曹操说让他写信给洛阳王,他自然清楚其中的重要。这封信他既然要写,就要写的更夸张一些,更悲壮一些,戏志才想着,直接就和刘辩说二袁已经攻打他们了,他们现在正在血战中,最多只能坚持五六日的时间,如果你刘辩不来援,那我们可就要被二袁给灭了。然后他再加上一段后话,就说二袁如果灭了曹操,天下大势就是向着袁绍而不是你刘辩等等一些话。当然这些他已经想好了,但是结果,还是要看看洛阳王刘辩那个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戏志才离开后,曹操则是看向郭嘉说道:“唉,奉孝啊,是否真如你所说,天意助曹不助袁啊?”
曹操想起了郭嘉刚才的那句话,天意助曹不助袁,这是不是说纵使袁绍和袁术的兵力多他那么多,但是这一场大战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他呢。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在第一,如果天意真的助他,那他未必不胜二袁啊。而只要他击败了袁绍和袁术,到时候统一半壁江山的可就是他曹操了,那时候归不归汉,反不反汉还不是都在他的一念之间。毕竟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成了虚无了。就拿袁绍百万大军攻打他的这件事来说,郭嘉提前提出了十胜十败论,他与袁绍相比他纵然有十胜,袁绍纵然有十败,但是那都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比较。但是袁绍有百万大军,他有吗?他没有,他没有袁绍的实力,所以现在处于弱势的是他,要求援的也是他曹操。而袁绍纵然不比他曹操,但是袁绍人马多啊,百万大军就低过了他身上的所有劣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