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情怀懂吗_大唐:开局被送入洞房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9章 情怀懂吗(1 / 2)

治理渝州,首先得稳定民心。

安民告示贴满全城,内容大抵就是朝廷对于百姓以前的所作所为既往不咎,另外就是粮食问题,从前弥勒教收刮来的粮食已经全部被搬进了渝州,然后继续分发给全城百姓。

经历过一场大战,百姓们依旧是愤恨难平。

就连领赈济粮食的时候,百姓们也是骂骂咧咧的,肩上扛着,手里托着,嘴上还骂着,龇牙咧嘴的模样,恨不得在发粮的官吏脑袋上捶两腚子。

巴蜀地区自古民风彪悍,民间更是尚武,而且脾气还不是一般火爆刚烈,从来都是能动手就绝不瞎逼逼,所以剑南道这边从来都是最难平定的地方。

比如东汉末年时候,诸葛亮征讨巴蜀时,有个叫孟获的家伙,被七擒七放之后,才勉为其难的认输,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巴蜀之人除了性格火爆之外,脸皮还不是一般的厚,要是个寻常人被抓了七次,恐怕早就羞愧得以头抢地尔了…

如此彪悍的民风,要治理起来,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十天后,朝廷的命令终于下达。

而吏部新委任的渝州刺史也已到任,新刺史叫尹俞,本来是普州刺史,在普州做了八年的刺史,对治民治城可谓是经验丰富,所以三省六部便下令将他平调至渝州。

至于其他官员,也分别从剑南道辖下州县抽调而来,反正大唐不缺人才,渝州被毁掉的官府制度,很快便重新建立起来。

另外,城中因为战争被毁坏的房屋也开始修缮完成,并且还不需要百姓出一分一毫,所有费用皆由朝廷承担。

萧煜做的这一切终于令渝州百姓渐渐转变了态度,朝廷都做到这个份上了,百姓们还能说什么,只能相信朝廷确实是在施仁政,那位伟大的天可汗陛下还没有忘记他们,贞观盛世的春风,终于吹进了这座小城…

大军要离开渝州了。

算算日子,萧煜在渝州已经停留了近两个月。

如今百姓已经安定,弥勒教余孽也尽数被清剿,新上任的官员也开始稳定局面,貌似他这个黜陟使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作用了。

毕竟是代天子巡视,手中还握着近万兵马,他不能在外面待得太久,必须得尽快回长安交权,不然久了难免会被人说闲话。

因为渝州城之前的守卫都是弥勒教的人,此刻渝州已经没有守卫,所以萧煜特地留了一个折冲上府的兵力在渝州,等渝州新的军防建立起来后,再让他们回长安。

贞观二十年四月初,渝州城外,大军拔营,和留守渝州的都尉以及渝州新上任的大小官员告别之后,萧煜这才与众将领一起,缓缓出了城门。

城外官道上,数不清的百姓静静站在管道两旁,长长的人群队伍一直从城内延伸到城外,犹如一条不见尾的长龙。

萧煜一身锦袍,和秦怀道、唐义识三人并驾齐驱,一看到左右两旁的百姓时,顿时就愣住了。

老实说,萧煜压根儿就没想到百姓们居然会主动出来城门外送别他,他以为就前些日子的情况来看,百姓们应该对他恨之入骨才对,更别提出城送别了。

而且,从他们平静的脸色来看,似乎对朝廷,对自己已经没多大恨意了。

万民相送,这是多大的殊荣,可惜这个时代没有万民伞这个说法,不然他还能带一把回去炫耀炫耀。

几名年迈的宿老上前,跪在萧煜马前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响头,然后几个壮汉各自手提两筐鸡蛋走到宿老身后。

一个宿老抬起头,目光浑浊的看着萧煜,颤颤巍巍道:“大人,渝州贫瘠,实在找不到什么好东西,这些个鸡蛋,是我们搜遍全城找到的,请大人收下吧。”

萧煜眼眶湿润,不准痕迹地抹了抹眼睛,笑道:“各位父老乡亲的美意我心领了,但是我说过,朝廷绝不会拿百姓分毫,说到就得做到,把这些鸡蛋都拿回去吧。”

“大人,您帮了我们这么多,要是不收下,我们会心有不安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