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说长安城内的暗流涌动,在大唐的北境外,新罗与百济交界处,荒草丛生,一片荒芜。
说到新罗与百济,就不得不提起两个国家的邻国,高句丽,因为这三个国家说起来算是一家人。
公元前108年,西汉在卫满朝鲜的旧域,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西汉撤销了真番和临屯两郡,玄菟西迁至辽东地区,郡治在高句丽,三郡属地合并为乐浪郡,郡治设在朝鲜平壤,分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
此时,活动在东北的扶余族,则是建立了自己的少数民族政权。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
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吉林省,扶余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畜牧业和手工业发达,“其国殷富”,“户八万”,是当时东北亚地区颇具实力的地方政权。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因扶余王室发生内斗,王族成员朱蒙南逃至高句丽,在此建立了高句丽国。
在朱蒙建国的同时,有一部分扶余贵族南逃,在马韩的领地上开枝散叶,外来户逐步蚕食本地郎的生存空间。
三世纪,扶余消灭了马韩五十四国,将其取而代之,东汉末年,扶余王尉仇台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了百济国,都城居拔城。
在高句丽和百济崛起的同时,辰韩也没闲着。
辰国是一个稳固的部落联盟,与西汉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卫满朝鲜灭国之后,辰国抓住机会,迅速扩张,发展为三韩部落。
据《三国志》记载:“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
公元前57年,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了新罗,成为辰韩的十二部落之一。
新罗在六个村落和六个家族的基础,不断发展,至三世纪,新罗共有四千多户,成为辰韩最有实力的城邦,北邻高句丽,与百济为邻。
而现在的高句丽、百济、新罗,就相当于华夏的魏蜀吴三国时期,三国鼎立。
而高句丽就相当于魏国,它的实力最强,让百济和新罗压力山大。
于是两国王室便想联合起来,学习蜀吴联盟,共抗高句丽。
结果联盟大计还没开始,事情突然发生了转变,他们强大的邻居大唐忽然强势出手,把高句丽给灭了。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两国有些措手不及,本来他们商讨了几年,制订了一系列针对高句丽的阴谋诡计,都可以出一本阴谋大百科了。
结果现在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所有的阴谋诡计就都落了空,两国王室空虚寂寞的同时,那不太灵光的脑袋忽然产生了同一个念头。
高句丽和大唐一战后,元气大伤,那为何不趁机落井下石,对高句丽出手呢?
于是两国的小机灵鬼便再次提议联盟,然后夺取了高句丽富饶的汉江流域。
本来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然而到了分赃时,分歧终于产生了。
两国都想将所有的好处尽收囊中,所以面对分赃问题时,两国那尖锐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