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坐在龙椅上,接受着群臣的跪拜,一颗心却沉到了谷底。
满朝文武,加起来有数百人,然而李治却由衷的感到一阵空虚。
从今往后,他就成了孤家寡人,平日里的称呼也要从“我”或者“本王”改成“朕”,这是独属于他的称呼,任何人都不许用,否则就会被诛九族。
长孙无忌缓缓展开另一份明黄色绢布,接下来就是大赦天下。
大赦分为恩赦和恩旨。
通常来说,恩赦都是以皇帝继位或者是皇室的一些很重要的人物过寿,这个时候才会大开天下,这是恩赦。
之所以恩赦,其实也是皇帝为了笼络人心而用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恩赦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基本上全国的范围。
而虽然有恩赦,一些犯罪比较重,死刑犯,都是不可以得到恩赦的。
但是如果说是刚进监狱的一些小罪犯,正巧赶上恩赦,那么就可以无罪释放。
宣读完大赦天下的旨意后,就是新皇封赏了。
首先封赏的就是先帝后宫,如长孙皇后,则被加封为太后,至于其他妃子,也或多或少得到不少封赏。
封赏完先帝后宫,就开始封赏拥立之臣。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李二留给李治的三位辅佐大臣,即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绩。
长孙无忌被封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褚遂良则被封为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而李绩被封为洛州刺史,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
三位辅佐大臣官衔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李绩,可以说是收益最大的,开府仪同三司是文散官最高官职,乃是从一品,可以说李绩一下子成了朝堂官阶最高的人,相当于宰相,虽然实权没增多少,但却是无上的荣耀。
封了三位辅佐大臣,接下来就是对其他大臣的封赏,反正不是升官就是晋爵。
念到名字的纷纷跪谢皇恩,李治一直用心的听着,长安城内的权贵和大臣加起来差不多有近千人,几乎每个人都能得到封赏。
想当一个有作为的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人的名字给记下来,因为这诺大的帝国,必须得倚仗他们才行。
长孙无忌一个个的念着名字,李治也用心的听着,近一个时辰后,长孙无忌念得都有些口干舌燥了,才终于将名字给念完了。
咂摸了一下嘴巴,长孙无忌突然有些怀念李二当政的日子,那时候他站累了,李二都会很贴心的让人给他送来椅子,渴了就会送上茶水,多贴心啊。
唉,这样的日子真是一去不复回了。
名字念完,朝堂文武百官都得到了封赏,除了萧煜。
加封名单上唯独少了萧煜的名字,萧煜倒是没什么想法,现在他的位置已经够高了,年仅二十出头,便是蓝田县公,云麾将军,尚书省右丞。
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立于朝堂上谈论政事,所以现在加不加封都没什么影响,因为他还年轻,这就是他的资本。
纵观朝堂,谁能在这个年纪坐上这么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