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部队的三个档次_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7章 【】部队的三个档次(1 / 1)

不一会,朱慈烺赶了过来,洪承畴对他耳语了一阵。

听完了洪承畴的情况介绍,朱慈烺也感到奇怪:“这么说,吴总兵好像看出了点什么?”

洪承畴点点头:“应该是。因为吴总兵一直没有让士兵们换上箭头,就这么朝敌人放箭,显得有点不符合常理。吴总兵也许没有杨总兵反应快,但不应该始终反应不过来。”

“这倒也是。”朱慈烺想了想说:“我也猜不透他是怎么看出问题的,还是直接问他吧。”

吴三桂过来后不敢隐瞒,将自己的判断过程和盘托出。

张栩暗自感叹:这家伙不愧是历史上的枭雄,果然精明,虽然打仗不见得有多厉害,但若论心思缜密、投机取巧,的确是旁人不及。

这让朱慈烺有点为难:该怎么判断吴三桂部的战斗力呢?

显然,吴三桂部跟杨国柱部不能比,而是跟白广恩部较为类似。在看到“清军”骑兵冲过来后,吴三桂部也有动摇的迹象,幸好在洪承畴的提醒之下坚持住了,不过随后摆出的长枪阵,仍然出现了一些漏洞。

此外,吴三桂通过自己的分析、观察,发现前面是假“清军”,这才能不慌不忙,指挥部下继续演练。如果是在真正的战场上,面对激烈的战况,吴三桂还能率部坚持多久,那可就不好说了。

因此,朱慈烺只能将吴三桂部列入“有待观察”的行列。

不过,吴三桂也有一个贡献,那就是帮朱慈烺发现了计划中的一处瑕疵:前一只部队在返回山海关时,应该避开后一只部队,以免让后一只部队看出一些端倪。

朱慈烺立刻对计划进行了微调。遵照他的吩咐,吴三桂部特地绕了远路,从最偏僻的一处关口回到了山海关,没让其他几只部队看见。

接下来,王朴、唐通、曹变蛟、马科、王廷臣这五位总兵的人马先后接受了检验,结果有喜有忧。

所有8只队伍可以归结为三档:

第一档是杨国柱部和王廷臣部,这两只部队在遭遇清军时,免不了有些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领军的总兵随即命令手下迅速装上箭头,发起反击。

尤其是王廷臣部,可谓是意外之喜,因为以前洪承畴都没怎么注意这只部队,却没料到王廷臣部这次的表现非常出色,已经跟杨国柱部不相上下。

这下,杨国柱、王廷臣部就成了朱慈烺心目中可以倚靠的主力,以后那些最关键的战斗任务,将会优先交给他们。

第二档的部队数量最多,包括吴三桂、马科、曹变蛟这3位总兵的人马。白广恩部虽然今天没来,但也可以归入这一档。

这四只队伍的共同特点是:在遭遇“清军”后,起初普遍比较慌乱,后来在总兵的强力弹压之下,总算稳住了阵形,尚可一战,但是战斗力存疑。

对于这四只部队,只能要求他们更加严格地训练,他和洪承畴也会多加督促。而以后在迎战清军时,也要考虑到他们战斗力较差的现实,将他们放到一些非关键位置上。

第三档是王朴、唐通的人马。这两只部队在看到“清军”骑兵朝他们冲过来后,立刻做鸟兽散,连总兵都制止不住。洪承畴只好亲自出马,命令对面的“清军”退去,溃兵这才停下了脚步。

等到这两只部队明白“清军”不过是假扮的,都羞愧不已,王朴、唐通更是觉得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朱慈烺看出,这两只部队完全不能野战,只能依托坚城进行防守。如果带着他们上前线,根本就是难堪大用,最终只会成为累赘,所以还是让他们留在山海关吧。

而张栩则回忆起,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由于王朴不听从洪承畴的安排,抢先率部突围,结果引发了雪崩效应,明军其余各部纷纷四散逃命,导致了松锦大战的惨败。

今天的测试,让王朴部怯战的本质提前暴露。像这样的不安定因素,还是早点去掉为好。

当所有部队的测试结束时,天色已近黄昏。

朱慈烺回头望了望树林方向,已经看不清人影,想来袁熙芸该回凤凰山去了吧。

朱慈烺和洪承畴一起返回山海关。归途中,洪承畴称赞道:“大帅今天这一招很管用,能在大战之前就看清,哪些部队可以挑大梁,哪些部队不能寄予厚望,更有哪些部队根本就不能用。心中有数之后,排兵布阵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朱慈烺点点头:“我已经想好了,以后就让杨国柱部做先锋,王廷臣部殿后,这两个位置都特别重要,让他们分别独当一面,我是放心的。至于吴三桂、马科、曹变蛟、白广恩的人马,就让他们做中军吧,我们可以在一旁帮他们盯着点。”

洪承畴表示赞同:“这样安排再好不过。王朴、唐通的人马,就留下来守城吧,我明天去跟他们说。”

“好,那就有劳督师了。”

王朴、唐通留守之后,朱慈烺能带走的兵力将只有9万,比原本的13万少了4万。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甩掉这两只拖后腿的部队后,明军的战斗力反而更强了。

但王朴、唐通肯定会觉得有伤自尊心,这就需要老于世故的洪承畴出面跟他们谈了。洪承畴也深知这一点,便主动揽下了这桩得罪人的差事,让朱慈烺很感激。

第二天,王朴、唐通来到蓟辽总督府,听洪承畴宣布了让他们留守山海关的决定后,都情绪低落。

要是在以往,他们说不定会暗自欢呼雀跃,因为跟清军作战,从来都是一件高危的事情,能避则避。

然而现在不同了,他们隐隐感到,此次上前线,很可能是一次立下不世之功的机会,作为职业军人,他们也渴望着能建功立业。

然而,昨天自己部下的表现已被洪督师看在眼里,连他们都深感惭愧,因此面对这一决定,他们无法为自己辩解。

从这天起,王朴、唐通的部下再也不用训练,如同放羊一样,经常在山海关内闲逛。与此同时,其他各部却练得更起劲了。此情此景,让士兵们不由得五味杂陈,有人期待着上战场,也有人倍感失落。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天津水师指挥杨维翰派人来送信:郑氏水师即将抵达天津,请大帅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