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驾临南京—六部官员要坚强啊!_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2章 驾临南京—六部官员要坚强啊!(2 / 2)

不过封爵困难并不等于朱元璋亏待功臣,后世往往有这样的印象,以为朱元璋太小家子气,亏待功臣,杀戮功臣,还有炮打功臣楼之类的传说。

而这样的印象和实际情况是相反的!

实际上,明朝很可能是中国历代对功臣最为优厚的王朝。而明朝对功臣的优待并不体现在少数高级功臣身比如开国六公二十八侯身上,而是体现在对广大的中低级功臣的优待上。

朱元璋的军队好几十万人呢!六公二十八侯加一块儿才三十四人。谁也不能以三十四家的遭遇去否定朱元璋对几万乃至十几万有功将士的优待吧?而朱元璋优待有功将士的方法,其实就是军户制!

军户制是优待吗?军户制不是变相的农奴制吗?其实军户制既是优待,也是变相的农奴制!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功将士不是最底层的农奴军户,而是卫所军官!

明朝有三百多个卫啊!得有多少指挥、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总旗、小旗?这些卫所官职都是代代世袭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跟随朱元璋开国的有功将士的子孙,到了明末仍然有个卫所官可以当,至少在众多子孙之中,有一部分还可以当官。

能够与朱元璋的军户制相比的,大约也就是清朝的八旗制度了。和清朝的八旗一样,明朝的卫所军官在传承了二百多年后,也趋于腐朽,不仅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还瓜分了卫所土地。

而在失去战斗力的同时,军户子弟的书倒读得不错,在明朝的科场上颇为得意,军籍进士的数量平均下来可以达到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他们在官场上的势力也很大。

比如史可法和马士英就都是军籍出身,所以朱慈烺在登莱整顿卫所的行动,就相当于在清朝废除铁杆庄稼了!这事儿可是犯着南方勋贵和世袭武官的底线了!

如今,南方勋贵已经认怂,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处于半退休状态的南京六部官员们了,你们一定要坚强啊!朕可是非常希望你们反抗地,反抗的越强烈越好,最好是谋逆篡位,这样朕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举起屠刀了!

……

南京皇城,作为朱元璋开辟大明江山后所建设的天子居停,这座皇城其实比北京的紫禁城更加气势恢宏。

单论占地面积,就要比北京紫禁城大了将近三分之一!而且南京皇城的外围也更加开阔——毕竟此时的南京城垣要比北京大得多,如果南京外廓之内都看成南京城的范围,那么这座城池无疑就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而南京皇城,则位于以南京城的中心,同时又位于南京内城的东部突出部。所以皇城外围的北、东、南三面,又有高大巍峨的南京内城护卫,气势极为磅礴。而在南京皇城的西面,则是一条开阔笔直的长街,名曰太平街,将繁华的市区和威严的天子居停以及朝廷各个衙门的所在隔离开来。

不过这处宽敞气派的天子居停却因为二百多年的闲置而年久失修,外围的高墙看着不错,其间却只剩下一些破烂不堪的殿宇,不大适合天子安居。

明朝皇宫的文华殿位于皇城的东南角,本是太子东宫所在,到嘉靖年间才变成了皇帝的便殿。而刚刚修复的南京皇城的文华殿,又变回了太子东宫,是太子居住所在。

武英殿则和文华殿向对,位于皇城的西南角,原本是供奉朱元璋画像的宫殿,现在则成了周皇后等后妃以及两位公主的居所。

文华、武英两殿之间就是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其中的奉天殿在靖难之役中被大火焚毁,华盖、谨身两殿也在正统年间遭雷击起火,虽然没有全毁,但是也残破不堪,无法修缮,必须要重建了。

而三殿重建的工程非常浩大,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所以在兴武二年春季投入使用的,就只有文华、武英两殿。

所以初入南京的朱慈烺没有入住皇城,而是将西圃和大功坊作为行宫暂居。与此同时,朱慈烺又命令工部开始皇城修缮工程。

和以往的大工不同,这一次的皇城大工采用了公开向商人招标的办法。也不过分追求气派,只求舒适、进度和成本。而且工程款项非常充足,可以依照进度及时发放。而南京这里名园遍地,自然也不缺善于造园的工匠和商人。

因此修缮皇城的大工进度很快,预计到兴武二年春的时候,皇城的文华殿和武英殿,可以根据要求修缮完毕。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