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当吧!
朱慈烺心说:尼玛,这小冰河气候,还得再过几年才能结束呢,为了以后长远考虑,现在就得多抓些粮食在手,这是正理,否则说不得不知道哪一天又会冒出一个“马闯王、驴闯王”出来,谁能说得定呢?
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轨迹,由于我的到来,从离开北京那一刻起,已经被搅成了一团乱麻,历史上虽然没有“马闯王、驴闯王”,但谁敢打保票就没有呢。
“给水真腊人当佃户倒无所谓,”朱慈烺说,“关键是不能亏本啊!”
确实是亏不起啊,别看朱慈烺这个皇帝挺有钱的,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
而要说到移民,也得选择好战略价值比较高的地区才不会亏本。比如说蒙古高原,在蒙古高原这种地方建立都城和垦区……还要至少移民两万户以上,还要建立直通北京和贝加尔湖的官道以及堡垒线,没个两三千万的投资,这个大蒙古国的“项目”根本成不了。
而即便“投资”投出了一个朱姓大蒙古又能怎么样?
除了背上每年至少两百万的补贴,以换取朱姓大蒙古的稳定,对大明来说没有一点意义。
如果现在是宋朝,一年两百万能换来北方草原势力不闹腾,那是完全值得的。可现在是17世纪啊,燧发枪和刺刀已经在大明新式军队中普及了,哪儿还有草原游牧骑兵嚣张的空间?
虽然后世有些人认为得有机关枪才能让步兵战胜骑兵,但是朱慈烺知道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只要燧发枪、刺刀和能够机动布署的60迫击炮得以普及(忠义军已经配备到连队、每个连有一个炮排、配备六门60迫击炮),游牧骑兵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因为换装了燧发枪和刺刀的步兵可以取消盔甲,而无甲的步兵在战略机动性上是不弱于游牧骑兵的。所以草原游牧骑兵依靠战略机动性“累死”无甲步兵是不可能的。
而且无甲步兵的战场机动性也不比游牧骑兵差多少,耐力更是远远超过后者。至于火力当然更是完胜了……
什么弓箭的有效射程超过燧发枪那根本就是外行话。
因为培养一个可以开硬弓的勇士的成本,比培养一个能用燧发枪击中百步之外的人形目标的神枪手的成本高太多了!
况且,使用燧发枪的步兵在一般情况下都和机动火炮还有精锐骑兵一起协同作战,根本不是草原游牧骑兵可以对抗的。所以大明根本不需要一个“朱姓大蒙古”来保证北方边疆的安全。
至于搞一个朱姓日本天皇出来,倒是比朱姓大蒙古有意义的多。因为在新大陆发展起来以后,日本的崛起就不可避免了!
在发现新大陆之前,日本处于全球贸易链条的末端,所以它是个相当封闭的岛国,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新大陆起来以后,日本就是亚洲大陆和新大陆贸易往来的枢纽了,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战略价值非常突出,的确是大明必须要掌控的地盘。
而且搞一个”朱姓日本天皇“出来,还有一个捷径,就是和亲,不过和亲,也是得用战争争取才能得到,因为若想让朱慈烺迎娶明正天皇,以达到掌控日本国的目的,是一个极难完成的任务——这意味着日本武家政治的落幕!
而德川家光治理下的日本,又处在武家政治的顶峰,怎么可能说落幕就落幕?征服日本这个无底洞有多深就可想而知了。搞不好战争打到明正天皇变成老太太,都不一定能结束啊!
所以,朱慈烺是非常明白“朱姓大蒙古”和“朱姓小日本”、甚至“朱姓越南”的坑,是有多深的,所以决不能明明知道有个坑,还要眼睁睁看着大明朝往里面跳!
那么怎么办呢?
那只有“有限”占领了,比如在水真腊南端搞来一片地,比如借口日本与满清联盟,用海军给日本一个狠狠的教训、用舰炮轰灭一个港口,然后,再占据一片地盘,逼迫日本和谈,借机租赁一个港口、再加赔偿一座铜矿、银矿之类的,再用货币战争、贸易倾销猛薅日本崛起的红利。
而如果在水真腊南端搞来一片地,还有一大好处,可以从陆路出兵去占领马六甲北岸,然后用吕宋的利益与荷兰交换马六甲共管权。
这一切设想只需要再等待一年就可以开始逐步实施,到那时八八舰队全部下水,海军也训练的差不多了,大明的陆、海军战力全都得到极大的成长,再通过扶持德国统一战争,大明声威——威震全球,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