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这才又接着道:“那么,朕为蓝玉、李善长等人平反,谁赞成?谁反对?”
内阁首辅侯恂暗叹了一声,自己还是低估了兴武帝的魄力,这天下就没他不敢干的事情!
也不知道是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家伙,怂恿阮大铖打压武将集团。
等了半天没人跳出来进行义正言辞的反对,侯恂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道:“陛下,韩国公李善长与太祖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亲戚拜官,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即使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未曾可知,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
最后,侯恂总结道:“韩国公李善长,实乃冤杀,臣建议追谥其“襄愍”!”
“襄愍”也就是平反的意思,熊廷弼昭雪后也是谥襄愍,历史好几个被平反的官员都是此追谥。
显然,没人再敢跳出来反对了,冒襄等人还主动出班附议,大大赞赏了李善长相助太祖开国的伟大功劳。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太师所言甚好,准奏!”
文臣代表侯恂已经帮当年的左丞相兼太师李善长平反了,接下来就是武将们帮蓝玉说话平反了。
果然,兵部尚书林增志出班奏道:“凉国公蓝玉,才能杰出,功勋卓越,被族诛时的罪名,皆是单凭口说,不足为据,臣支持为其平反!”
立时,一群武将跟着附议。
朱慈烺将宝剑重新归入护殿将军的剑鞘,微微一笑道:“多简单的事,非要搞的那么复杂!”
他一指值日太监,道:“沈毛,去将早上诸爱卿上奏弹劾蓝浩天的奏本都给朕烧了,朕一个字也不看!”
沈毛被他一指,险些吓尿了,立马屁颠屁颠的去乾清宫取奏本。
不多时,沈毛抱着一摞的奏本快速奔入奉天殿,然后走到一座香炉前,解开炉盖,将这些奏本一份份放了进去。
朱慈烺道:“这些奏本都是早上刚送来的,朕今日起的迟,只看了一两本,还未来得及看完,谁写的这些就不追究了。”
“吾皇圣明!”
百官们纷纷高呼道,那些上奏参与党争的官员则是背后发凉,脸色刷白,声音低沉颤抖。
一些老臣则是心中暗叹,小皇帝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软硬兼施,这么快就扼制住了文武党争的苗头。
刚刚解决了党争之事,日本方面的消息再度传来。
这让朱慈烺有些始料未及的是,德川家光那老东西居然死了!
那老东西一死,幕府大老酒井忠胜等人,立即拥立德川家光年仅十岁的儿子德川家纲为新的征夷大将军,并在京都举行了将军宣下。
原本还消极抵抗的德川幕府立马变了一副姿态,主动与大明求和,并答应所有条款。
朱慈烺看着这些奏报,心下终于放心了,德川家纲那小儿,听说是个弱智,不足为惧。
既然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就只剩下谈判收果实了。
这次议和,朱慈烺要求对方必须是日本天皇代表日本签订条约,还必须由在大明签署,就在下关的炮艇上签,谈判地点也必须选定在大明。
因为日本天皇宣称是万世一系,从古到今都没有改朝换代过,始终都是皇室一系在折腾,到了现在的后光明天皇已经是第一百一十代了。
与天皇谈签签约,不管日本将来怎么内战、怎么乱,哪个大名脱颖而出得势了,这些条款都是生效的。
只要谁敢借故侵犯大明在日本的利益,大明就有理由,兴正义之兵讨伐!
日本的事情部署完比,接下来朱慈烺说起东南亚,“外交部,务必在今年上半年,把东南亚几国的‘宗藩条约’都签了,有难度没?”
外交部尚书郑成功迟疑着说,“陛下,难度倒是不大,但是有些小国可能会采取拖延对策,所以,时间不敢保证。”
“郑建功不是应该回南京来了,那不有风帆战舰吗?”
“是的,他这几天就应该回到南京了,陛下,臣明白了。”
尼玛,不签是吧,开着炮艇去你家放几炮,看你怎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