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看见小梵》开机。
在开机发布会上,王小芊戴上口罩与众主创们一同出场,由于这是她回归后的第一部作品,媒体关注度非常高。
记者问的最多的还是与毕月有关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王小芊都是巧妙避开,或者幽默地转移话题。而其他与电影有关的问题,王小芊回答都很积极。
有记者问她为什么戴口罩,她说因为所饰演的角色在片中大多数时候都要戴口罩。
她说了几句后把口罩摘了,接着说:“女主年龄不超过二十岁,是个女孩子,所以也很爱美,戴的口罩有许多种颜色。”
记者问:“女主角为什么要时常戴口罩?”
王小芊:“这个,目前剧情还不能公开,先保持神秘感吧。先说点小细节,在剧中,我会随着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戴不同色彩的口罩,色彩变化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变化,但是客观的面容始终无法改变,这个变与不变算是电影的一个焦点吧。”
记者问:“你看我说的对不对,你想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多关注你本人,而非外在的容貌,是吗?”
导演和其他主创默默笑了,显然这个记者够聪明。
“如果我说是的话,会不会显得私心太重?”王小芊温和地笑,接着说,“电影剧本是我和妈妈徐晓风两个人创作的,要说没私心你们一定觉得虚假,可这个私心并非让观众更关注我,相反我想把演员模糊化,让剧中人物更突出,正所谓演员做到隐身,人物才是成功的。”
开机仪式很低调,而后,全体剧组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拍摄中,精雕细琢了三个多月才杀青。
毕月的《浮生记》早在一个月前就拍完了,男主角用的是最当红的流量小生,电影的宣发由国内最好的公司包办,这一切都是董然的力量支配的。
毕月对电影很有信心,接受采访时,她的肚子已经隆起。记者问到电影的时候,她介绍说电影的背景是战时,她饰演一个和家人失散的孕妇,流落他乡遇到男主,男主让她重新找回家的感觉。
《浮生记》的预告片已经放出好几版,王小芊都看了,电影的画面精美,质感不错,可是剧本似乎在原作基础上做了大的修改,与王小芊最初看过的那一版剧本也有很大不同。
原作中男主的戏份并不多,也并非如毕月所说让女主找到回家的感觉,可见改动幅度还是非常大的。
原著书粉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改编。原著作者对此没有表态,可是宣发的通稿却谎称原作者对改编很满意。这种行为激怒了书粉,部分读者开始自发抵制电影。
《浮生记》上映的第一天,票房一举夺得当天票房第一,俨然是爆款的势头。
如果王小芊的《看见小梵》同时期上映,必定掀起更高的话题度,可是王小芊不想这么做。
其实早在《浮生记》杀青之时,毕月的团队就找过王小芊,希望与《看见小梵》两部电影同时上映,达到共赢的效果。可是王小芊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们,就更谈不上联合炒作了。
毕月的团队失去了共同炒作的机会,但他们宣传造势的方法还多着呢,这也是电影能迅速取得好成绩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由于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骂声逐渐增多,使得口碑并不好。原作是深刻的文学作品,电影却强行改成狗血言情片,有影迷戏称电影应该改名为《待产记》,或者《我与带球人.妻的七天七夜》。
就在《浮生记》上映的第三天,它在国内知名影评网站上的评分一路降低到5分,看趋势很快就会跌破5分。“6分以下绝壁烂片”,很多影迷都有这样的认识,而一部5分的电影,大概只有无聊片荒的观众和演员真爱粉才会去看。
《浮生记》票房开始下滑,上映一周后,票房排名降到了第七位,第一则是部低成本的动画片,可《浮生记》的投资却是这部动画片的二十几倍。
王小芊没有趁此机会踩毕月,况且还不到嘲的程度,毕竟毕月的存在感也只降了5个百分点,仍旧高达85%,而王小芊的存在感也只有50%而已。
《浮生记》下映后,紧接着《看见小梵》上映了。
因为题材问题,《看见小梵》第一天的票房并没有多高,仅仅排名第五。像这类成长型电影必然不会有夺人眼球的爆点,大抵全靠王小芊个人的话题度和影响力撑着。
可是与《浮生记》不同的是,《看见小梵》有很强韧的后劲,它的影评分数是逐渐升高的。电影上映三天后就从最初的7分涨到了8.5分,这时候的票房也追上了,上映第四天,票房果断冲到第一。
随着口碑逐渐发酵,选择观看此片的观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点从演员转到演技和影片品质。
王小芊在电影中全程没有以真面目示人,其中戴口罩的戏份最多,要演好角色,她要通过台词、肢体和眼神达到效果,而摘下口罩后的脸进行了特殊化妆,完全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剧本的质量和拍摄技法的高超,于是即使女主有一张丑陋的脸,可电影一开场,观众对她就是充满同情的。
每当到了影片结尾,小梵无所顾忌地摘下口罩时,观众已经不再关注她的美丑,她完全成为人们身边真实的人,对她的任何想法和评价都源于内在,而非面容,这也是电影要传达的内核。
在影评区,影迷中纷纷贡献出对电影的理解:
人,皮囊下包裹着灵魂,他们的外表没有多大的不同,就像世间其他的动物,人们很难区分它们的长相,相同品种的物种,如果不是熟悉,我们很难区分出它们,可是它们终究不是同一个。
可是人呢,外表和外在的附庸品就太多了,有些是美人,有些是丑人,有些是富人,有些是穷人,有些是儿童,有些是老人。但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则要简单许多,而对自我的认知才是真正区分你我的根本。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在大众的目光中又要如何自处?这是电影想更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成长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或者说某种层面上来讲是平等的,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点之一。
以上的影评出现在热评区,有些影迷还会两刷或三刷,然后再修改或增加影评内容。随着观影数增多,影评也一天比一天多,观众自发安利这部作品,热度逐渐攀升。
于是,王小芊在之前那次回归风波之后,她的名字再度登上热搜,这次却是带上了作品。这时已经很少有人再把她和毕月联系到一起,因为大家发现,她们两人除了长相一样和职业相同外,其余地方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而抛开这些外在的东西,她们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了。
《看见小梵》的成功也提高了王小芊的存在感。就在电影同时入围国内外多个著名电影节数个奖项的喜讯传来之时,她的存在感升至70%。而毕月《浮生记》则未入围任何奖项,网友的嘲讽能力全开,又拿她假冒身份的罪名来说事了,这并非王小芊在背后推波助澜,实际还真都是网友的自发行为。
毕月之前吸的那部分怜爱粉开始流失,她的存在感又降了15个百分点,到了70%。
倒是卢正裕的存在感略有上涨,达到了55%,大概因为他新片入围了最佳男主角,新片虽然票房一般,但是口碑还不错。
卢正裕在过去这段时间一直在剧组拍戏,任何活动都不参加,就连私人的聚会也一概缺席。
自从上次在医院见到怀孕的毕月后,卢正裕就陷入了矛盾中。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爱的人一直是王小芊,另一方面又觉得对不起毕月。
但是当舆论的矛头因毕月怀孕指向他的时候,他就有了明晰的自我认识,那就是不能一辈子背负骂名,也不该做个渣男,他是男人,并且从来都是有担当的,他要挽回毕月,还要做个好爸爸。
只是他的竞争对手一直都很强劲。
董然除了主角光环比他弱,其他方面都非常强,尤其追求女人这方面,先天就有优势。
毕月过生日那天,董然包下一家高档餐厅,单独为毕月庆生,而后又燃放烟花,带她上私人游艇,直升机拉条幅求婚……整整一套流程下来,花费的金钱和精力都是巨大的。
董然对求婚并未报太大信心,虽然毕月没答应他,这让他很失落,可是他觉得付出没有白费。他还要帮毕月炒作,于是,庆生和求婚的新闻一连上了好几天头条。这招很有效,毕月的热度因此一下子又上去了。
在王小芊以为和毕月两人打了个平手,终于迎来曙光之际,毕月的存在感因为炒作又提高了10个百分点,变成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