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元招呼着赵德霖坐在院里的石凳上,同时让法璟端些茶水来招待赵德霖。
一老一少于院里的石桌旁相对而坐。
王嗣元看着赵德霖,问:“小赵,你为何要想着拜贫道为师呢?或者说,你为何想着要皈依道门呢?另外你对道门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能给贫道说说吗?
如果你是为了逃避社会、逃避生活而躲入道门的话,那完全不必如此,道观里面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清闲悠哉。”
“我的话。”赵德霖认真的看着王嗣院,说:“其实我很迷茫的,所以我喜欢思考,我心中充满疑惑,所以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希望其中有我所想要的答案。
对于那些我所不了解的、一切未知的东西,我都很感兴趣。我喜欢做一个旁观者,就这样默默的旁观着世间的一切、学习、了解。
我对道门的了解也不多,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
不过,我曾经从历史书里面看到过,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个朝代都有它们的相似之处,历史一直在进行一种似是而非的循环。
或许有些事情早就注定了。
我就想着,这个世间是不是一直在遵循着某种规则,一直不断的重复着似是而非的循环。
后来我也看了老子的道德经,我看到其中对于道的描述。
包容、平衡、循环、多面性、相对与相同、无处不在等等。
和我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了解到的差不多,于是我认同了这个理念,从此对道门起了兴趣,开始不断的了解道门的一些知识。
我也了解过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虚假产生了兴趣。
我也看过很多小说杂记,或许我们的世界也不过是在某个人笔下所诞生的。在那个人的笔下是虚假的,但是对于我们却是真实的。
我也听过一句话,道、医、武不分家,所以我大学报考了中医药大学,准备了解、学习我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中医学。了解一下人类身体中的奥秘、了解在中医学中现代科学所无法解释的未知、了解一下我们老祖宗在其中遗留的宝贵哲学思想。
毕竟与只有几百年发展史的现代科学相比,我们悠久的历史中遗留了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宝藏,现代的人似乎有些太迷信科学了,从而导致科学变成了一种另类似的神学。
所以想皈依道门的这个心思,其实我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只是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因为我也听过一句话,真法难得、明师难寻。
我们的老祖宗其实很含蓄、保守,这是我们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品质,总喜欢留些似是而非的话给后人,宁愿某些东西失传,也不想传给某些不该传的人而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
历史上的那些圣人们,他们都是以自己本身为书,言传身教、留下他们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告诉后来者们该如何做,而不是只给后来者一个所谓的答案。
每个人眼中的世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得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说为什么想要拜您为师········”
赵德霖看了一眼端着冲泡好的茶水走过来的王法璟,微笑着说:“当然是因为我注意到了王道长身上的特殊。
我觉得我遇到了真法、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