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你也能看出来,你那点小聪明,小心别太张扬,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据群众反映,荆副主任有不明经济来源,在老家临津盖了一所别墅,与工资收入不符,养有一情妇在别墅,车间何不专门成立调查领导小组,然后派人到他老家去查实,用证据说话。
此外,伊支书,您能不能让我临时做一下办公室文书,负责出版车间宣传栏或者黑板报,抄写各类文件通知,近来我的书法练得不错,有空之余,还可以帮各办公室,扫扫地、倒点开水之类,只在十天半月的就可以了。”
“小家伙,鬼点子倒不少,里面有什么妙招?”。
“支书岂不闻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吗?抄抄写写是假,找到证据是真,兵不厌诈嘛。”
“你小子尽搞些虚张声势的怪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上级领导要求我们大胆快速去破案,为此,经支委会研究决定,我俩明天就出发,到他老家实地调查。”
“还是领导高明、有魄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小组会的第二天,伊支书和小蔺已在查访的路上,下了火车,又上长途汽车,经过几十公里的颠簸,到临津还有几十里路不通车,只好在燕堂小镇上稍事休息,翌日,受一老者的指点,抄近道,徒步踏上崎岖大山路,望不到尽头的山间小道,彷佛直上云天。
小路在山涧横岭之间,弯弯曲曲上上下下,说不尽的参天大树和鸟语花香,暮然想起不知谁说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彷佛就是眼前。
寂静的山路中,忽然一条小河横在眼前,老人原说要经过一条小溪,只因前两天下过大雨,小溪如今已变成了小河。
幸好斜对面有一摆渡的小木筏,此时小蔺便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想起不知哪一首来着,半通不通地高声吟道:
“春潮带雨早来急,野渡无人筏自横。”
没有半点雅兴、有点疲劳的伊支书,却不耐烦了:“喂,小子,叫对面那个摆渡过来。”上得筏来,划到小河中间,小蔺才猛然想起问价,三十多岁满脸长着横肉的瘦汉子船家答道:
“每人五十元。”
“怎么这么贵呢?”
“嫌贵,你们就下去。”
“包包和行李呢?”小蔺问道。
“照顾你们,免费,算是对外地人的优惠。”
“那好,你把这些行李送对岸,我自己游水过去,支书你坐筏。”
“我不信,你真敢下去?”
小蔺脱下外衣裤子,一个猛子扎下水。
伊支书上岸后,支付了一个人的船钱,看着浑身湿淋淋的江秋,不知是赞扬还是嘲笑说:“小蔺,你真行,又省50元。”
那瘦汉子收了钱后说:“真倒霉,才得50,小伙子,荒山野岭,你们去哪?从哪里来?”
伊支书见状,起了疑心,故意岔开话头,不料这小蔺似乎不明白,张口就答:“我们从泉阳市动力机械厂来,到临津村,有要事。”一五一十说个不停,伊支书使眼色都无法制止。
离开小河,拐弯看不见渡口了。伊支书便开口大骂:“老蔺,你这个蠢仔,讲话这么不注意,天晓得他是什么人。”
小蔺大笑道:“那人不住地盘问,肯定有名堂,这人不简单。”
“知道了,还要明知故答,你是猪呀。”
“利用他,给老荆通风报信,引他到这里来,然后您安排调查人员,在单位查他的帐,这就叫调虎离山,支书觉得怎样?”
“你这小子,真是出乎意料,什么时候开始懂得用心思,不过,前几天,我曾故意透露要出差几天,就是让他坐卧不安。”支书口里称赞小蔺,心里却不舒服,只是嘴里不说出来而已。
“还是支书深谋远虑,棋高一着,属下哪里比得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