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似乎对陈春风的回答十分满意,漠然转身继续道:“今天四位大将军进京,也不知道是何等的排场。”
陈春风不知道皇帝陛下是什么意思,只能小心翼翼的说道:“按礼制,陛下不是应该在宫门口迎接四位大将军,以示恩宠吗?怎么有闲情与老奴在后花园散心?”
朱重八呵呵一笑:“你也说了是散心,那当然是有烦心事才需要散心。如今大明强盛,万邦来朝,自是无需多虑。四位将军在外辛苦多时,朕自然会出面迎接。
只是按照路线来算,仪仗队要绕顺天府整整一圈,其中夹杂着众多繁文缛节,整套下来到宫门口都得将近傍晚了,朕就算肯一直等,也怕折他们的寿。”
陈春风知道这是陛下在找借口,毕竟四位大将军进京述职走的是程序,皇帝宫门口迎接也是旧历,为的就是体现出陛下爱民如子,体恤前线战士。
但朱重八未必有多喜欢这种场面,毕竟身位天子主动等候臣子本就是有失身份的事,若是等上一整天,将军们可能反而会觉得是陛下离不开他们,倒时候要钱要粮就更敢狮子大开口。
如今四海升平,有内忧却未必有外患,边军每年的花销都是天文数字,朱重八对此早有不满,所以想让他乖乖在宫门口等上一天,那真是痴人说梦。
国泰民安,无外敌入侵。朝廷给边军的钱粮自然就要少一些,四位大将军回京述职期间,就要多要一些,将朝廷克扣拖欠的部分余出来。
这就导致了朝廷给的越少,边军要的越多,已然是一个恶性循环。现如今朱重八已经用这种近乎明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就是不知道四位大将军能否领会陛下的意思了。
礼部官员自然是不敢有皇帝的做派,从早便守在宫门前的仪仗队中,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厕所都不敢去。秋风袭来,带来的不仅仅是清凉,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寒冷,但整个等候将军驾到的仪仗队仿佛石雕一般,安静的伫立在宫门口。
陈楚轩与同学在就楼上看着下面人头攒动的景象,就好像天下间所有人都挤在了这条路上,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脖颈上,大声叫嚷着。
不过此时此刻没人会觉得叫声突兀,因为伴随着四匹乌黑油亮皮毛的骏马出现在长街尽头,整条长街都沸腾起来,人们欢呼着叫喊着将军们的名字。
不得不说,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四位国之柱石,要比朱重八更受欢迎。原因很简单,朱重八是天子,一言可定万人生死。
这一已经不能纳入正常人类的范畴了,这属于生活在人间的神明,若非如此,古往今来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权利前赴后继,甚至为了权力抛妻弃子,残害至亲?
与天子相比,四位大将军更像是人类能到达的极限,拥有盖世的武力,庞大的权利,民众的爱戴,甚至是天子的信赖。
功名利禄可以说是一应俱全,况且这种一应俱全不偷不抢,天下人都会觉得这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护大明子民应得的奖励。
所以每一位大明子民,都幻想着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获得不世功勋,毕竟你与别人说要当大将军,那就是志存高远,若是与别人说你想当皇帝,八成第二天就被拉到菜市口杀头了。
陈楚轩身旁的一个小丫头看着坐在四批良驹上的将军,双眼都冒起了星星,自顾自的道:“以后我一定要+一位这样的将军,太帅了!男人就应该这样。”
陈楚轩自然不会将心中所想脱口而出,只是暗自撇嘴:正如父亲陈秋雨说的那样,表面再风光的将军,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就连贵为天子的陛下也没可能事事顺心,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自己真的愿意这样被人像看猴一样的看着吗?
未必,但这时朝廷的安排,是陛下的要求。陈秋雨说道此处感慨道:“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是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秩序,具体来说就是守护着大明律已经它所象征的意义。
如果我们身为制度的创建者都不去遵守,怎么让别人遵守规则呢?世间万物皆有自己运行的规律与轨迹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天道。具体到现实中就是大明律,我们要做一个守法的人。”
陈楚轩对于这样的论调自然有些不赞同,毕竟对于他来说,命是自己的,从小就没有什么君辱臣死的概念。年轻人的想法总是不会与老一辈相同,正因为如此在老一辈眼中年轻人是叛逆的,是特立独行的。
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社会正是在一代代年轻人不谢奋斗下,缓慢前进的,历史的车轮也总是由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努力的推动,使之缓缓前行。
所以听到同窗好友这种论调,陈楚轩只是再一次觉得,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