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推新政大清兴盛_新视角读清史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15、推新政大清兴盛(1 / 1)

推新政大清兴盛

除掉了袁崇焕这个心腹大患,皇太极不再担心前方战事,于是腾出手来,精心治理内部。皇太极具有很强的治国才能,他推行一系列新政,把大清推向兴旺强盛。

皇太极精通满文和汉文,读过大量史书,因而与父亲努尔哈赤相比,他的眼界更高,视野更宽,格局更大。皇太极对于努尔哈赤制定的政策制度,有利的继续执行,不利的予以改正,同时与时俱进,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陆续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史称皇太极新政。

一是改革国家体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按女真族的传统,实行贵族共和政体,由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参政者都是皇室成员,带有浓厚的民族原始特色。这种体制,在以部落为基础、国土和民众不多的情况下,是比较有利的。

但到了皇太极时期,地盘扩大,民众增多,除了女真族以外,还有大量其他民族的人,这样的体制显然不适宜了。皇太极崇尚汉族王朝的统治模式,在汉人范文程的辅佐下,开始构建封建专制制度。皇太极创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简称“国议制度”。在议政大臣当中,既有满族人,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

实行“国议制度”一举两得,既团结笼络了更多的贵族,同时也削弱了和硕贝勒的权力和地位。“国议制度”属于向封建专制集权过渡,随着清朝专制制度的最后确立,“国议制度”就消失了。

二是改革政府机构和八旗制度。后金实行的八旗制度,既是军事机构,也是行政机构和社会管理机构,随着形势发展,这种制度也不适应了。在范文程谋划下,皇太极将军政分开,仿照明朝体制,组建了专门的政府部门。在政府机构中设置了六部,分为吏、兵、礼、户、刑、工部,与明朝六部相同。每部设长官三人,满、蒙、汉各一人。

八旗没有了行政职能,成为专职军队,这有利于部队的训练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皇太极在满州八旗基础上,扩编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使正规军队达到三十万左右。大清更加兵强马壮了。

三是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创立“国议制度”,改革政府机构和八旗制度,目的是实行封建集权,而封建集权的核心是皇权至上。过去,四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在接见下属的时候,四大贝勒并列而坐,不分上下。

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自己当了皇帝,轮流执政自然消失了。无论是接见宗室贝勒,还是贵族大臣,只有皇太极一人面南独坐。这样,皇太极高高在上,独揽了大权。

四是改善民族关系。大清建立以后,民族成份逐渐增多,民族关系事关重大,皇太极很重视这个问题。在皇太极登基称帝的大典上,他让大臣们分别用满语、蒙语、汉语上表祝贺,表明自己是天下各民族共同的皇帝。

皇太极着力笼络蒙古人,他册封的皇后和四妃,全是蒙古人。皇太极也拉拢汉人,他提出满汉一体,纠正努尔哈赤歧视汉人的做法,恢复科举考试,录用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为官。

皇太极还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新政,翻译了大量汉文书籍,要求满人学汉语,同时也要求汉人学习满文。在经济上则转向重视农业,关心民生,减轻农民负担。

五是大力招降明军将领。明朝腐朽没落,许多将领丧失信心,心怀异志。皇太极利用封官许愿、金钱诱惑等多种办法,大肆招降纳叛。明军著名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最早归顺了大清,均被封王,被称为“三顺王”。

孔有德等人降清的时候,不仅带来大批汉军,还带来了珍贵的红夷大炮。皇太极大喜,立即组织人员仿造,造出的大炮称为红衣大炮。此后,清军不仅有强悍的骑兵,也有了先进火炮,明军就更不是对手了。

六是开疆拓土,增强实力。大清的西面是蒙古地区,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怀柔政策下,蒙古大多数部落都已经归顺,但漠南察哈尔部不肯臣服。于是,皇太极三次派兵征讨,最终灭掉察哈尔部,将整个漠南完全纳入了大清的版图。

皇太极又出兵北伐,经过几年时间,占有了黑龙江上游、中游、下游广大地区,疆域扩展到今俄罗斯境内。

对东边的朝鲜,皇太极曾在即位的第二年出兵惩罚,与朝鲜签订了“兄弟之盟”。朝鲜不敢公开帮助明朝了,但仍然口服心不服。在皇太极称帝大典上,朝鲜派使者前来庆贺,但使者死活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惹得皇太极大怒。

公元1637年,皇太极以朝鲜不够恭顺为由,亲自率领大军,第二次攻打朝鲜,一直打到朝鲜都城汉城。这次把朝鲜打怕了,朝鲜国王心服口服,与大清签订了“君臣之盟”。从此以后,朝鲜向大清称臣纳贡,正式脱离明朝,转而成为了大清的附属国。

皇太极推行一系列新政,实质上是推进大清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清疆域扩大,民众剧增,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势力更加强盛。

在皇太极时期,大清疆域得到很大拓展,其领土包括锦州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西到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面积约有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明朝控制的区域差不多,完全可以与明朝抗衡了。

皇太极先后对西、北、东三面用兵,对南面的明朝也没有放过。皇太极数次派兵,越过长城,侵扰明朝腹地,掠夺了大量人口和财物,并且两次兵临北京城下,造成了明朝军民的极大恐慌。

不过,清军数次南下,都是绕过关宁锦防线,没有从山海关出兵,皇太极感觉很不方便。下一步,皇太极就要摧毁关宁锦防线,打开南下通道,准备夺取大明江山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