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的和珅
乾隆皇帝在晚年的时候,不仅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挥霍浪费,而且用人不明,重用奸佞,特别是宠信大贪官和珅,造成朝廷混乱,国力开始衰落。
有关和珅的文学作品不少,虽然很多情节是虚构,但有一条符合史实,即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家中财物富可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巨贪。
和珅,满族人,属于满州正红旗。他的父亲叫常保,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后任福建副都统。和珅于公元1750年生于福建。
和珅小时候很是不幸,三岁死了母亲,九岁死了父亲,只剩下他和弟弟和琳相依为命,家境也败落下来。《清史稿》说,和珅“少贫无籍”,可见他已经处于贫困状态了。
然而,年龄尚小的和珅却不甘心家庭败落,发誓重振家门,出人头地。和珅自幼聪明,学习十分刻苦,他拜名儒吴省钦、吴省兰兄弟俩为师,努力学习儒家典籍和各种知识。
和珅长大以后,满腹学问,不仅经史词赋书法样样精通,而且能够掌握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在众多大臣中属于佼佼者。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和珅是总裁官之一,比纪晓岚级别还高。所以,和珅并非不学无术,而是才华过人,这是他日后受宠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珅长得一表人才,他身材高大,面色白晳,潇洒英俊,谈吐不凡。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在回忆录中说,和珅白晳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马戛尔尼凭着外表,给予和珅很高的评价。
和珅长大以后,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没有考上。他听了别人的建议,不再参加科考,而是一门心思要进入皇帝的仪仗队,想走捷径靠近皇帝,以求富贵。
和珅有这方面的天赋条件,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被挑选进了乾隆的仪仗队。乾隆喜欢讲排场,他的仪仗队,都是清一色的美男子,而且气质不凡。进入皇帝仪仗队,是和珅发迹的起点。
和珅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为人精明,处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当仪仗队员,能够经常与皇帝接触,和珅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频频在乾隆面前显示学问,很快引起乾隆的注意和好感,提拔他做了自己的侍卫。那一年,乾隆皇帝已经六十多岁了,一生阅人无数,能够选中和珅,说明和珅确有过人之处。
当了皇帝侍卫,与乾隆朝夕相处,和珅更是如鱼得水,他使出浑身解数,使得乾隆对他越来越欣赏,认为和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乾隆觉得和珅有理财才能,在他当侍卫一年多以后,任命他为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和珅确有理财天赋,又很勤奋,把布库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且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理财能力进一步提高。乾隆对他特别满意,不断提升他的职务。和珅从此飞黄腾达了。
公元1776年,和珅在一年之中,连升六级,升迁之速,令人咋舌。一月,和珅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三月,越级升为军机大臣;四月,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兼任镶黄旗满州副都统;十一月,兼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那一年,和珅只有二十七岁。
和珅一跃成为朝廷一品大员,身兼数职,权势显赫,实现了他出人头地的宿愿。和珅升迁速度之快、掌握权力之大,在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也有不少人嫉妒。于是,关于和珅与乾隆皇帝的关系,便有了很多传言。
有野史说,和珅是年贵妃转世,与乾隆有前世之缘。年贵妃是雍正皇帝的贵妃,美貌绝伦,乾隆一见倾心,两人有了私情。这可是乱搞丑事,乾隆母亲知道以后,逼年贵妃自杀了。年贵妃临死前,与乾隆发下山盟海誓,约定二十年后再见。乾隆悲愤地咬破中指,在年贵妃额头上点了一个红点,以做标记。
二十年以后,乾隆第一次见到和珅时,不由得浑身一颤,和珅长得酷似年贵妃,而且额头上也有一个红点。乾隆认定和珅就是年贵妃转世,于是便把对年贵妃的恩宠,全部给予了和珅。
这个传说流传很广,但百分之百是假的。因为年贵妃病逝的时候,乾隆只有十四岁,与年贵妃没有接触过。特别是,乾隆母亲只是雍正的侧妃,地位低于年贵妃,又部得宠,怎么能逼年贵妃自杀呢?
乾隆皇帝对和珅的恩宠并不只有这些,他还要与和珅结成儿女亲家。和珅生了长子,乾隆皇帝亲自赐名为丰绅殷德。丰绅殷德五岁时,乾隆把自己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指婚给他。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同岁,两人十五岁时完婚。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喜欢的女儿,曾经说:“你要是皇子,朕一定传位给你。”
乾隆皇帝对和珅的恩宠确实超乎寻常,有些令人难以理解,怪不得和珅是年贵妃转世的说法十分流行。
和珅外貌英俊,又有才华,却心术不正,十分贪婪。他依仗权势和皇帝宠信,干起了贪污受贿、非法敛财的勾当。和珅贪污敛财,是从查办李侍尧案开始的。
公元1780年,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和珅奉旨查办。和珅办事干练,很快查结了案子,将李侍尧定罪。李侍尧贪污款项充公,但他偌大的家财却无人问津。和珅小心翼翼地把它归于自己名下,结果无人察觉。和珅尝到甜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和珅利用办案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别人财富窃为已有,这是他敛财的一个重要渠道。
和珅除了在查办官员案件中获取不义之财,还巧取豪夺,向富商们下手。和珅在查办浙江富商曾氏案件的时候,将曾氏全家定罪诛杀,金银财宝全部霸占。和珅窃取财富不择手段。
和珅权势熏天,又是皇帝面前第一红人,自然有不少人巴结送礼。和珅起初比较小心隐密,后来胆子大了起来,来者不拒,甚至公开索贿。当时形成了一个惯例,各地给皇帝进贡的物品,都要送给和珅一份。
和珅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负责宫廷开支,执掌财政大权。乾隆已经年老昏庸,和珅无所顾忌,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把大量国库里的钱搬到自己家里。
和珅财富越聚越多,但他仍不满足,恨不得把天下财富都据为已有。和珅有理财头脑,他把贪污的钱用来做买卖,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还与广东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商业来往,使得天下财富滚滚流向和珅家里。
和珅贪赃枉法,虽然蒙蔽了皇帝,却瞒不过人们的眼睛,许多正直的文臣上书弹劾。和珅依仗权势,对文官们进行报复,许多文臣遭到迫害打击。社会上流传许多文官们与和珅斗争的故事,有些确有其事。
乾隆进入垂暮之年,话都说不清楚了,却依然不肯放弃权力。在上朝的时候,谁都听不清楚乾隆说什么,只有和珅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乾隆让和珅站在他身旁,充当翻译。人们称和珅为“二皇帝”。
和珅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攫取了数不清的财富,虽然富可敌国,却失去了人心,人们对他深恶痛绝。公元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皇帝继位。嘉庆上台不到一个月,就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将他囚禁起来。
嘉庆皇帝下旨抄家,从和珅家中抄出的财富十分惊人。有的史书说,和珅聚敛的财富总价值八亿两白银,有的说十一亿两,甚至有的说二十亿两,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是七千万两,和珅的财富超过了清政府十几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巨贪,名符其实。
嘉庆皇帝派人送给和珅一条白绫,令其自尽。和珅见末日来临,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和珅无奈自缢身亡,时年四十九岁。
和珅留下的绝命诗是什么意思,后世议论纷纷,说法不一。有的说,和珅至死不悟,立誓报仇,死后要化作女身祸乱清朝。于是,民间纷纷流传,说慈禧太后就是和珅投胎转化的。这当然不是真的,却表达了人们对和珅和慈禧太后的憎恶。
由此可见,和珅聚敛了无数财富,又有什么用呢?无义之财更是祸根,不仅不能使人幸福,反而会带来杀身之祸。
乾隆时期还出了一位名臣,名字叫纪晓岚。有的文学作品写了纪晓岚智斗和珅的故事,流传很广。那么,这事是不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