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仁善退让_珏尘公子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仁善退让(1 / 1)

楚近贤从小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只要是空闲的时候,他都喜欢坐在自己房间里静静的看书,尤其喜欢看《卫青传》这本书。一般的书生都是处于好读书这个境界,而楚近贤则处于读好书的境界。没有价值的书他从来不看,有价值的书他则会反复的看、认真的领悟、批判的吸收。

对于楚近贤而言《卫青传》就是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因为卫青这个人实在是太优秀了,简直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完人。有道是养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可是纵观整个华夏历史,又有几个完人呢?卫青这个人的优点不是一般的多,他这个人几乎从内而外从上往下都是优点。如果一定要我用几个词来概括他的优点,我想会用文武双全、谋勇兼备、为人谦和、处事公允、礼贤下士、仁善退让、勤奋好学来形容他。这些优点太值得让人崇拜和学习,所以无论楚近贤走到哪,都要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等他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细心体会体会,顺便仰慕仰慕先贤的风范。有道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人嘛还是要给自己找个好榜样,然后凡事向他靠齐就是了。柳青玲跟在楚近贤身边也有一段日子了,两人天天朝夕相处,自然而然会经常看到楚近贤手里拿着这本《卫青传》在聚精会神的看。

七月二十二那天,晚上七点多钟,外面下起蒙蒙小雨,楚近贤和柳青玲正在房内吃晚饭,今天晚上的青椒肉丝不错,楚近贤胃口大增多吃了一碗米饭。二人用过晚饭后,柳青玲一边收拾房间一边看到楚近贤端坐在椅子上,正全神贯注的看着《卫青传》这本书,一时兴起的她便好奇的问道:“公子,这个卫青是什么人?公子为何对他如此感兴趣?这本书我看您前前后后至少看了五十遍了。”

楚近贤收住心神,把书一合,看了一眼柳青玲。然后微笑道:“青玲,我来告诉你吧,这个卫青可是西汉名将而且他的出身十分卑微,因为他是个奴隶,可是他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汉武帝时期最能打也是最有名气的大将军。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就是靠他七征匈奴,一雪汉朝之耻,最终让匈奴一败再败,从此漠北无王庭,从而打出了汉朝的尊严和汉族的荣誉。客观的说卫青这个人可了不得,他从奴隶逆袭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将军,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卫青成功做到了功高而不震主,得势而不立威,敬贤而不养士,是个不可多得的完人,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那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呀!”

楚近贤心想汉朝可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细数汉朝四百年,其中多少英武男儿忠心为国,又有多少将领名垂千古。周勃,韩信,周亚夫,李广,霍去病,个个驰骋英姿,马上立功无数。可周勃无文免相入狱,韩信骄矜自傲犯上,亚夫无保身之智,去病悍勇精畏少仁。唯有你,卫青,历史长河中一点浪,包容温和,却不失马上霸气,出将入相,堪称完人。你是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是无人能及的大将军,是我甘愿为你陷落的大将军。

有人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我惟有冷笑其浅薄。与匈奴七战七捷的大将军,一雪汉朝之耻,不败由天幸?真是天大的笑话,要不换你来试一试?等你丢盔弃甲的时候,看你还有没有脸在这里恬不知耻的大放厥词?等你一败涂地的时候,看你还好不好意思在这里大言不惭的诋毁我们的大将军?当年汉高祖三十二万大军不敌冒顿单于,韩王信败走。此后匈奴屡次进犯屠戮汉人,而汉朝只得耻辱的提出和亲政策,用汉朝自己的女人,用皇室的公主去苟且换的和平。而我们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呢,区区一介骑奴,被世人评说为依裙带关系攀升,可英雄莫问出处。他率领一万骑兵,首创闪电战技术,直捣匈奴祭天重地龙城,就凭这份胆魄与智慧,试问天下英雄谁也争锋?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七战七捷的丰功,血战沙场,铁骑驰骋于大漠荒野,玄甲寒剑凛锋于塞北苦寒。从此匈奴无王庭,从此大汉无烽火甘泉之忧,从此大汉朝无人能欺。有道是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汉之天威,四海臣服!这份赫赫战功,环顾这个华夏历史又有几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可当功名尽头,将军封无可封,习惯了铁马金戈披荆斩棘的傲骨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黯然神伤般梦回吹角连营。从此厮杀的喧嚣不再属于你,旌旗猎猎冲天霸志也不再属于你。但是你却是心怀感激的,你依旧忠心耿耿效劳你冷淡寡恩的陛下。你淡然自若面对门可罗雀的凄苦寒凉,心平气和的面对出生入死的将领为功名利禄而转投外甥门下。

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退与内朝,谨进谦恭忍让任由失意惆怅,目光如炬的星眸泯灭了光芒。一个小小关内侯大不敬行刺杀之举,你包容隐瞒,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一个堪堪九卿对你行平级之礼,你反愈加礼贤下士,这又是何等的修养与气度。你可是当今皇上的姐夫啊、是皇后的亲弟弟啊、是当今太子的亲舅舅啊!可你无丝毫骄矜,宽厚忍让,温驯坚毅。

柳青玲越听越好奇,转过身看了看楚近贤,沉思了片刻,紧接着问道:“那公子是不是很钦佩他?”楚近贤微笑的点了点头,肯定的道:“对呀,我从小就很崇拜他。卫青此人战功卓著,为人和善,而作为当时朝廷的重臣和外戚,不骄横,不擅权,谦逊谨慎,待人宽和,礼贤下士,一生从无过错而在最后得以善终,也可以称得上是完人了。”柳青玲听完楚近贤对他的评价,心想卫青这个人也太厉害太完美无缺了。

柳青玲目光一转,看了一眼这本被楚近贤翻看了n遍的《卫青传》,笑着道:“公子,那你琢磨卫青这个人那么久,不知有何收获呀?”这个时候楚近贤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书,端起桌上的茶杯浅浅的泯了一口,转过头微笑的看了看柳青玲,神情谦恭的道:“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不过说到精髓只有四个字——仁善退让。”柳青玲兴趣盎然的道:“公子,那你给我讲讲他的故事呗。”楚近贤点了点头,喜道:“好呀。”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兴兵南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派四路大军出塞迎击匈奴,并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领骑兵一万人,从上谷郡出发,深入匈奴腹地,痛击匈奴。九月的塞外,秋高气爽,草肥马壮。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宽阔辽远。卫青带领着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出发了。边塞居民久受匈奴騷扰和掠夺,终于等到朝廷出兵反击,都欢呼雀跃,夹道欢送。

卫青首次出征,内心深处除了兴奋,当然还有点紧张不安。他骑在马上,行进在队伍当中,边走边想:虽然对匈奴人的强悍凶猛早有耳闻,但真的就像那些大臣们讲得那样可怕吗?我们汉朝军队真的就无法战胜匈奴人吗?此时的卫青虽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战争会怎么样?但他心底很清楚一点:纵然战败舍身成仁,他也绝不会做个胆小的懦夫,更不会投降匈奴人!

阵阵北风吹过,卫青的头脑变得十分冷静,他眼望着远方,塞外的草原辽阔无边,蔚蓝的天空上一只雄鹰正在翱翔。忽然,雄鹰一个俯冲,眨眼的工夫就抓住一只兔子迅速起飞。卫青恍然大悟:这只雄鹰不正是在教我如何对付匈奴人吗?我的部队要像这只雄鹰一样,一旦发现猎物便迅速出击,战斗结束后快速离开,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反击的机会……想到这里,卫青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底气十足。

大军行进了数日,没遇到匈奴的大部队,只和几小股匈奴部落交战,并取胜。从俘虏口中得知,再往西行进约一天的路程,就是匈奴人的腹地——龙城,一个匈奴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卫青马上召集众校尉和副将来到自己帐中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龙城是匈奴人祭祖、祭天的地方,仅驻扎了一千多人,而且这个地方没有重兵把守,如果突然袭击龙城,必能打他个措手不及,诸位觉得如何?”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看到大家七嘴八舌,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决议不下,卫青果断地站起身来,对众将道:“各位,就这样决定了,战胜了功劳是大家的,到时候我一定会在皇上面前为大家请功;战败了我自会向皇上请罪,请各位无须多虑。”卫青又道:“此次出征,关系着边境百姓的福祉,也关乎我大汉的颜面,皇上十分重视。匈奴人虽然强悍凶猛,但我等也并非胆小懦弱之人,前面几次交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卫青顿了顿,看着大家,接着说,“你们离家别子随我出征到这荒漠之地,和匈奴人浴血奋战,卫青感激不尽。只要大家奋勇杀敌,我自当禀告皇上,为各位请功!”卫青此言一出,众将异口同声的道:“愿为将军效力!”卫青满意的点了点头,无比自信的命令道:“好!传令下去,准备开拔!”凌晨时分,大军开始向龙城进发。卫青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不出所料,还在睡梦中的匈奴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七百余人。

天亮时分,打扫战场,收拾停当,卫青带着自己的大军开始回撤到汉境。经此一役,卫青不仅名声大振而且还积累了对匈奴作战的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闪电战战术。自此以后,卫青在对匈奴作战中六战六捷无一败绩,威震大漠。最后的漠北之战,卫青和外甥霍去病联手,彻底打垮了匈奴主力,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实力觊觎中原。卫青也因此被历代兵家所敬仰和崇拜成为名垂千古的大将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