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正光已经六岁了。父母在家做了一桌子好菜为正光过完六岁生日之后,便带着正光去了明见寺。他们来到明见寺的门口,将之前觉融大和尚留下的一串佛珠交给一位僧人,边说边合掌:“小师父怎么称呼?”这位僧人回道:“小僧怀喜。”“麻烦怀喜小师父帮我们通传一声,是大和尚让我们带着这个来这儿的,有劳小师父了!”“请稍等。”
怀喜于是带着佛珠去见了觉融大和尚,禀明来意,大和尚一看信物,赶忙来到院门外把他们接到里面来。
仰父说道:“阿弥陀佛!觉融师父,今天小儿已经六岁了,特来拜师,以后就拜托觉融师父照顾了。”
“还望两位施主放心,贫僧也等着这一天。”
“我们俩口子在这里谢过大和尚了!”然后仰父转向正光说:“正光,以后你就在这里,跟着觉融师父学习好不好啊?”
“好~”正光奶声奶气地说。
“在这里用心学,不要太想爹娘……”仰父仰母说着就留下了不舍的眼泪,谁家生了这么听话又可爱的孩子会舍得分离呢?如果能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该多好,可是命运就是如此,叫人的一生,分分合合,身不由己。
“嗯我会的,爹娘也不要太想我,我学好了就回去看你们。”一家三口拥抱片刻之后,仰父仰母在不舍中与正光和觉融师父做了别。于是仰正光就正式开始了在这里学习成长的人生。
觉融大师叫来怀慈怀悲怀喜怀舍四位弟子和正光认识。“以后正光就是你们的俗家小师弟,寺里的事情,你们多跟正光讲讲。”“是师父!”突然来了一个小可爱师弟,这四位也甚是欢喜。
“正光,这四位就是你的师兄,还有其他的师兄以后再慢慢认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们,如果他们也不懂,就来问我。”
“是师父!”小正光看着别人合掌,他也合起掌回到。
然后怀喜就带着小正光去寮区落脚安单,只见寮区的门上写着一副对联:非为求闻真明理,谁心甘披孤独衣。安顿好住处,又带着他去了大雄宝殿,殿外柱子上亦有对联:一真法界或玄或妙不足以文字求,大光明藏难思难议岂得以语言说。以及弥勒殿,地藏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等大菩萨的宝殿。随后又来到用斋的地方五观堂,堂内正中摆着一尊弥勒菩萨的像,墙上亦有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这里就是吃饭的地方啦!怀舍师弟做的斋饭可好吃了。午膳时间要到了,等会你就能吃到了。”听怀喜这么说,小正光便期待起来,仿佛是他从来没体验过的事情。
他们出了五观堂,正好看见觉融大和尚托着一个钵碗,往外走,小正光便问道:“师兄,马上就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师父还要出去啊?”
怀喜便告诉正光:“师父是出去托钵化缘了。”
正光更奇怪了:“师兄,我听说过托钵化缘,可是我们寺里不是自己烧饭了吗,为什么还要出去化缘呢?跟乞丐一样,很难为情……”
怀喜用手指顶了正光的小脑袋一下:“你这个小屁孩还知道难为情啊。”
“哎呦~”正光揉了揉额头:“那到底是为什么?”
“你想想看,出门化缘,是不是会碰到很多人?”小正光点点头。
“这样一来,不就等于外面的人有机会见到大和尚了?”
小正光眼前一亮。
“大家都有机会见到大和尚,那么他们心中有什么疑惑,就可以来问大和尚。如果像其他寺院一样,大家都窝在寺院里,那么很多人就没有缘分见到出家人了。这样还怎么普度众生呢?”
“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说,化缘化缘,其实就是用这种方式与众生结缘啊。而且僧人窝在寺院里,还有两个坏处。”怀喜竖起两根手指。
“哪两个呢?”小正光扑闪着眼睛问道。
“第一,就是众生与出家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大家越来越不了解出家人,佛教在大家的心中也越来越神秘,大家越来越敬而远之,更糟糕的,还会被人认为是迷信。”
“哦……那第二点呢?”
“第二点就是一个寺院如果得到大功德主的供养,整天衣食无忧,安心的窝在寺庙里过日子,那么这种安逸的日子就会腐化出家人修行的信念,丧失度众的志向。那就麻烦大喽。”
“那师兄,我们也赶快出去化缘吧!”小正光积极要出去。
怀喜又顶了一下正光的小脑袋,说:“想得美!大师父不准我们出去化缘的。”
“为什么啊……”小正光又困惑了。
“出门化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等于要接受别人的盘问的。他们会问你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果你一问三不知,那出家人的形象就被你败光了。而且还会有很多不客气的人,用恶毒的话来辱骂你,如果你出家学佛的意志不够坚定,会被他们骂到脱衣还俗,放弃修行的!你还要去吗?”小正光拼命摇头。
“所以师父只准有了一定道行的弟子出门托钵化缘,我们啊,还是先乖乖在寺里吃吧。”
此时,院里传来敲木板的声音,那是寺院通知僧众用餐的信号。“走吧~”怀喜带着正光去五观堂用餐了。
吃着斋饭,小正光开心极了,便问怀舍师兄:“师兄菜里又没有大鱼大肉,怎么这么香啊?是不是放了特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