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臣昨儿睡的好吗?”金銮殿里陆雷正询问着下面的百官。
百官不知陆雷何意,便没有开口,反观陆雷敲打着龙椅谈笑道:这还没过年了,朕就收到了三份厚礼。三份啊!朕昨晚可是没睡好,丞相!”
“遵旨!”周昆拿出一道奏折阅读起来:蒙恬大将军六百里急奏,十一月十七日,我长城外米尔斯部族和萨利卡部族被沙古国沙亚克部落吞并,米尔斯部落族长和萨利卡部落族长战死,沙亚克缴获兵器牛羊无数,其下骑兵数量从三万扩充至七万!且向长城方向移动!”
听到这份急奏不少大臣惊慌失措,沙古国有着四大部落,这沙亚克只是其中一个部落的分支,现在却扩张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畏惧。
“还没完了?独孤大人?”陆雷又喊了一声独孤明。
“遵旨!”独孤明也拿出一道奏折:甘州知府急报,十一月十日,北疆大雪骤降,甘州十日,冻死百姓一百四十二人,十月底至十月十日,甘州冻死,饿死百姓约两千四百二十三人!北疆区域受灾至死百姓约十二万七千人上下!”
“这可如何是好啊?”大臣们焦头烂额,原本北疆死亡百姓不过几万,现在却高达十几万。
“这还没完了!太皇叔!你来念一下这份!”陆雷从怀里拿出奏折,让齐喜递给了陆萧。
陆萧打开奏折脸色聚变:渝平关六百里急奏,叛军将领韩誉率军十万强攻渝平关,因大雪攻击受阻,但敌增援攻城器械正在运送,我军援军却迟迟未到。另外叛军头领彭青献上和谈一书!”
“各位大臣,你们先想一想,那个彭青为什么要和朝廷和谈?”陆雷打开彭青的和谈书信,看了起来,脸上并无波澜。
底下大臣议论纷纷,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叹息、有的则是欣喜。
“想好了吗?诸位大臣?”陆雷随口一问,大臣便安静下来,但又无一人敢开口进言。
陆雷撇了一眼底下大臣,淡然笑道:各位大臣是怕猜错了还是怕说错了?尽管直说!今日朝议诸位大臣可以畅所欲言,朕都赦无罪!”
众大臣听到此话纷纷撇向周昆,陆雷自然也注意到了百官的举动,便笑道:丞相!”
“臣在!”
“丞相贵为百官之首,那便说一说看法。”
“臣~臣~臣遵旨!”周昆也是一脸难看,他又不是彭青肚子里的蛔虫咋知道彭青想的。
只能强硬着头皮说道:臣下以为,彭青和谈一举,只是为了争取时间,只要冬季一过便集结人马开战,和谈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很有道理,独孤大人你觉得了?”陆雷又询问独孤明,独孤明也把不住陆雷的脉,只能附议道:臣附议丞相之言!”独孤明的附议,让周昆不由些得意。
“其他大臣了?”面对陆雷的提问,除了陆萧和赵勋还有王守仁等几位以外,大部分的大臣都附议周昆了。
“王守仁!说说你的看法?”陆雷直言点名王守仁,让所有大臣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王守仁的身上!
王守仁恭敬回应道:陛下,微臣猜测,彭青会和朝廷和谈的原因众多,丞相只说对了一部分。”
“接着说!”陆雷缓缓放下彭青和谈的书信,饶有兴趣的听起王守仁的讲解。
“回禀禀陛下,陛下可还记得董安和蓝柔柔说的,明年沙古国将兵犯大卫?”
“朕自然记得!原本朕只是觉得这是哄人之举,可如今沙亚克部落的举动让朕不得不相信了。”
“臣猜测,彭青和谈之举,一是为了拖延时日,如今北疆大雪,敌我都处于困境,只要借和谈之举拖上个半年,等沙古国与我大卫交战,到那时再趁机发难,亦可混水摸鱼。”王守仁的分析连赵勋和陆萧都是点头称赞。
“这只是第一点,还有了?”
“微臣猜测,叛军内部应该也是混乱不堪,叛军中势力交错,尔维族、田凡、三王叛军、他们无不想独掌大权,可现在大权却被彭青分割,臣料想彭青和谈之举的第二个理由,便是想趁机掌控所有叛军军权。”
听到这里,陆雷都忍不住点头称赞:猜的不错。”
随后脸色大变问道:你们知道在彭青的和谈条件上说了些什么嘛?”
陆雷举起彭青的和谈书信大骂道:这个老不死的匝总!居然要朕册封他为青疆国主,并且承认青疆国的存在,还要把西北地区的土地划分给他,这老不死的胃口还挺大,他还要开通贸易,不准双方士兵进入对方领地。”
“陛下!由此可见彭青并无真心和谈之举,此外也能看出彭青自顾自身利益,叛军内部也是分脏不均啊。”赵勋开口道。
赵勋接着说:老臣建议,应趁叛军内部矛盾,集结大军一鼓作气平叛!”
“臣不敢苟同?”独孤明突然开口道。
“说说你的理由!”
“回陛下!臣管理户部,如今国库的钱粮已经是倒悬之危,如果穷兵黩武,倾全国之力平叛,那么对百姓的负担就会加重,即使顺利平叛,百姓流离失所,安抚百姓的花销又是一笔巨款,臣建议,如若不能抚民就暂不平叛。”
“臣附议!”户部不少官员都赞成独孤明的看法。
“臣觉得独孤大人考虑周全。”礼部尚书罗山也插了一脚。
“不过臣觉得,彭青既然无诚意和谈,那么朝廷也可以无诚意,他们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时间,彭青想拖上个半年,那我们就拖上个一年两年甚至三年,臣斗胆建议,可以与之和谈,但都敷衍了事,并且也可以和沙古国和谈,争取时间,待国库充裕在行平叛。”
每位大臣都提议都是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权还是得看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