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潘安
人们夸赞一个男人长得漂亮,往往用“貌似潘安”来形容。潘安是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他才华横溢,与陆机、陆云齐名,可惜也是生不逢时,最终做了八王之乱的牺牲品。
潘安其实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潘岳,字安仁,因杜甫作诗说,“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人便叫他潘安了。潘安县原本是河阳县,因潘安在此当过县令,也别称为潘安县了。卫玠则是晋朝的另一位美男子。
《晋书》记载,潘安,是河南中牟县人。他出身儒学世家,自幼聪颖过人,被称为“奇童”。少年时,潘安随父宦游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后就读于洛阳太学,满腹才华,人们认为,他能与西汉的贾谊相匹配。
潘安姿容美丽,风度翩翩。他走在街上,经常被一大群女人围观,赞叹他的美貌。潘安驾车外出时,会有很多女人,向他车里投放花环和水果,使他每次都满载而归。同样是名人的张载,很羡慕他,学着他的样子驾车外出,但张载长得丑,女人们纷纷向他车内投掷瓦片,使张载十分颓丧。
潘安二十岁时,入仕做官,在权臣贾充府内任职。公元268年,晋武帝司马炎亲自下田耕作,潘安专门写赋,赞美此事,得到晋武帝欣赏,任命他为河阳县令。
潘安在任职期间,精心治理环境,令全县遍栽桃树。到了春天,遍地花开,景色迷人,河阳遂被称为花县。李白有诗赞道:“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
公元296年,潘安入京做官,先后任著作郎、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潘安与陆机、陆云兄弟交好,喜欢写诗作赋,他写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等篇,文字优美,感情细腻,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潘安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代表了西晋文学的最高成就。
潘安很重感情,而且感情专一。他虽然貌美,赢得无数美女的芳心,但却从不沾花拈草。他与妻子杨氏十二岁订婚,一生相爱,始终不渝。杨氏去世后,潘安终生没有再娶,成为千古佳话。潘安为亡妻写了著名的《悼亡诗》,《悼亡诗》情真意切,摧人泪下,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潘安性情至孝,是个大孝子。宋代之前的《二十四孝》,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潘安在任河阳县令期间,父亲去世,他把母亲接到河阳,精心侍奉。母亲思念家乡,又不服水土,经常患病。潘安决定辞去官职,陪母亲回故乡居住。上司挽留他,潘安说:“我如果贪恋富贵,不顾母亲的感受,那算什么儿子?”于是,毅然辞官回乡。到了元代,郭居敬重新编定《二十四孝》时,认为潘安趋附权贵,导致被夷灭三族,连累七十多岁的老母被杀,算不上孝子,故将他从《二十四孝》中删除。
潘安起初在贾充府中任职,因而与贾家关系十分密切。另外,潘安与石崇也是好朋友,经常聚宴。贾谧当权时,潘安与石崇极力讨好贾谧,每次贾谧外出,他俩都望尘而拜。贾谧爱好文学,开阁延宾。潘安与石崇、陆机、陆云、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结成文学团体,经常在石崇的金谷园内饮宴作诗,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所以,在贾南风、贾谧专权时期,潘安春风得意,这使得潘安被后人所诟病。
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夺取大权,贾氏集团覆灭,潘安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攀附贾氏,自然受到牵连,再加上他与司马伦的心腹孙秀有隙,孙秀诬告他谋反,潘安就在劫难逃了。
在同一天,潘安与石崇同时被押赴刑场,两人相对泣涕。潘安曾为石崇作过一首诗,说:“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好,头发白了也在一块,没想到成了他俩白首同死的预言。潘安死时五十四岁。潘安的老母亲以及三族之人,一同被杀。
可怜一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也死于战乱之中,成了八王之乱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