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天,晚上躺在新买的房子里,孙凯想着下一步在明朝的发展。军队是必须要发展起来的,首先必须要组建忠于自己的家丁队。
在明末这个乱世,没有枪把子会被别人吃的连骨头渣都不剩,明朝的大部分民众都不识字,也没什么民族信仰,要不凭满清区区几十万人也不能轻易占领整个泱泱华夏。
再干点什么,总不能招了那么多流民光靠种地吧,总得有长久的经济来源维系军队的发展。
孙凯想到了火柴和肥皂,这些行业技术要求不高而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妇女儿童都能干,想到这里立刻用手机查了火柴和肥皂的制作工艺。
火柴的主要原料是三硫化四磷,用硫磺和红磷加以简单工艺就可以提炼,肥皂的原料是动植物油脂和碱,这些原料在明朝都可以得到,胡思乱想了一夜,天快亮时才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已是中午,孙凯起床去了城郊僻静处租了一间3000多平米的仓库。在网上订购了两千套作训迷彩服.解放胶鞋.棉衣,又订购了1000面防爆盾,这是一种加强pc材料的透明盾牌,让厂家加了可以多面盾牌链接的连接装置。
忙碌了一个星期后来到明朝,此时的王徐寨正一片忙碌。张大奎.刘东和李三在带领民兵们操练队列,张大柳指挥着流民开荒种地。张茂才远远看见孙凯从兵营里出来,忙过来拱手行礼,孙凯挥手说“免礼,我离开这几天有什么情况?”
张茂才说“这些天我们又招收两千多的流民,现在我们招收流民的消息已传到了登州和济南府附近。估计过段时间,还会有大批的流民到来,如此一来我们的粮食就吃紧了。”
孙凯说“不怕,只要撑过两个月,我们的红薯就能收获。到时候足够他们吃的。”
张茂才说“还有就是刘忠秀进了我们的货。着实赚了不少银子。这几天莱州城里不少的商家派人过来打听进货的情事情。”
孙凯沉吟了一会儿说“你派人给他们传话,明日午时请他们到莱州城醉云轩一聚,说我有事情和他们相商。”
“好的”张茂才转身安排去了。
孙凯走进千户大厅,召集张茂才、张大奎、刘东和李三等人来到大厅,孙凯吩咐张茂才大量购买硫磺、硝石、木炭、生铁,招募有造船经验的工匠打造渔船,继续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红薯和马铃薯,同时分出人手在王徐寨北修建码头。
渤海湾渔业资源丰富,孙凯可不想守着大宝库而饿肚子。眼下的大明除了权贵阶层一个个肚大腰圆外,百姓都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每天杂面馍馍吃个半饱算是好日子。
肉食也是极度匮乏,有银子也是极难大批量买到,营养跟不上士兵在长久的训练中就无法增强自己的体魄,这种情况下渔业资源也是日后他极度依赖的一项肉食供给来源。
吩咐完后孙凯接着肃然说道“咱们千户所按定制是一千一百二十名士兵,我准备招募一千名家丁,饷银每月三两。”
明末将领广泛雇佣家丁,因为营兵是属于朝廷的,无论将领在营兵身上花多少钱把营兵训练得多精悍,一纸调令下来就人走茶凉,为别人做嫁衣了。
官场混乱如果没有私兵,便容易为他人左右,特别是朝廷,所以即便是带兵的将领们也没有安全感,普遍把银子花在可以一直跟随自己的家丁身上。就连上阵打仗,主力也是将领的家丁。而且家丁都是将领们的私产,很多人还是将领的家奴,将领侵吞军饷大量占有田地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养活自己的家丁了。
孙凯参考历史知道这种情况已经变成明末的一个惯例。孙凯作为一个卫所千户,当然也不愿意辛苦打造出强悍军队后被人一纸调走,到时候自己的米尼步枪、士兵全部变成别人的手下。那样的话,不但是为别人做嫁衣,而且自己米尼步枪的秘密就全泄露了。
所以孙凯不准备在王徐寨的屯兵上下功夫,而是招募一千家丁士兵。
“具体的细节,大家都看看这个。”孙凯拿出一张打印纸,往桌子上一丢。
张大奎抢过,断断续续的念叨了起来。家丁月饷三两银子,班长四两,排长十量,连长二十两,营长五十两,团长一百两,旅长二百两。最小的单位是班,每班10人(兵8人,正副班长各一人),四班为一小旗排(正排长一人副职两人),四排为一连(连长一人,副连长两人),设伙夫班一个。四连为一营,设通信.警卫等各辅助兵种,四个营为团,设团部,通信,侦查,参谋,警卫,医疗等辅助兵种,设军需处,一应军饷粮秣均有军需处负责发放,这是孙凯参考史料为了预防军官贪墨军饷,打破兵为将有的模式而设。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模糊的建制,孙凯绞尽脑汁参照明朝军队的建制以及冷兵器战争的特征弄出来的东西,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他的概念很简单,以火器为主的连为基本的作战单位,遇敌之时,每个连可以快速形成作战方队,方队的每一面都是三段四段射击。具体的战阵,还需要继续摸索,通过严格操练解决。
接着孙凯接着吩咐道“招募家丁后组织兵士在操练间隙识字学习。所有士卒都要学习文化,识字达到两百以上者领全饷,不达两百字者领半饷,识字五百以上者方可担排长以上官职,识字一千以上者可担任连长以上官职,若是不达标的,就算是天王老子也不能当官!都听明白了吗?”
“是,卑职听明白了!”众人齐齐答道。
只有刘东脸立刻就有些白,赶紧向孙凯哀求道“大人,卑职也想加入家丁队,可卑职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您让卑职读书识字,而且还要识字一千以上,这不是要了卑职的命嘛!”
看着刘东一脸的哀求,孙凯脸色一沉喝道:“不学写字,军律.情报.命令都让人读给你听吗?想要成为真正的名将,读书识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我需要你们日后都是独当一面的统帅,而不是只知冲锋的莽夫,这事没得商量,你要是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可以继续当你的百户,我绝不拦着你!”
“别……大人您可别,我……我学还不行吗?”一看到孙凯要动真格的了,刘东赶紧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孙凯接着温声道“以后军中会聘请先生教习识字和算数,我也会教授你们一些基本的军中测绘和测距,你们都要去学,在座的才干都不错,我对各位也有很高的期许,不要因为此事而耽误前程。”
在孙凯的意识里,逐步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非常重要,要知道,只有提高了部队的文化水平,才能实现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当然,这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
招募家丁对应募者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必须是十八到二十二岁的男性壮丁,身体健康,智力.视力没有毛病。当然在告示上注明了月钱待遇,并且吃穿全有孙凯供应,一餐有肉。
当招家丁士兵的告示贴在王徐寨大门口时,整个王徐寨甚至莱州城都在议论,在这个二两银子足够一家五口天天吃饱饭的年代,三两的月饷足以让人疯狂了。
这次是孙凯亲自上阵,无论从身高.体能.视力.智力都严格要求,经过三日紧张严格的体检和面试,一千家丁新兵招募完毕进入还在紧张建设的军营,其中大多是刚到王徐寨的流民,这些流民经灾荒.流贼和鞑虏的残酷筛选后能到王徐寨的大多都是青壮健妇,还有少部是莱州城附近的青壮。
自打进了军营就被赶进了澡堂,在里面足足扒了一层皮后领到了各自的物品。
他们的个人用品包括夏秋两季的被褥一套·常服和作训服、胶鞋两双、袜子四双、军用水壶、军用挎包、钢盔、毛毡、雨衣、一个塑料脸盘、一套毛巾等等一大堆。
把一帮从小就在贫困中长大的新兵都乐傻了,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些新鲜东西,家主大人哪是养兵啊,这就是养大爷啊。而且这衣服真好啊!说不清楚是什么布料做的,穿在身上就是暖和透汗,而且还有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