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在王旭寨北临海边的盐碱地里。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外面是一圈一丈高的围墙。火柴作坊和肥皂作坊招工的告示也贴到了寨门边。顿时在军户和刚来的流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工坊要招大量的人,做工开出的工钱也让人很是心动。普通杂工,每月一两五钱。工头之类的,每月二两银子。作坊大管事是更高,每月能拿五两以上。这样的待遇在工钱普遍比较低的明朝,这简直太吸引人了。
如今灾荒连年米价二两多一石,但一两五钱也能解决一家四口一个月的口粮问题,如果一个家庭两口人做工,几年下来也是小康之家了。按照当时明朝的薪资水平一个八品典吏一年的收入也就20多辆。而底层的苦哈哈、店铺的伙计等,一年到头也就赚几两银子。相比王徐寨工坊开出的待遇,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待遇好想进工坊的人就多,在王徐寨的田间地头各个角落,热议的都是工坊招工事宜。
‘老赵,工坊雇人做事,我们一起去试试’
‘老李这么好的机会,我早就想去试试了,也好让老婆娃儿吃顿饱饭’。
‘李嫂子,火柴工房招工,我们去看看’
‘好好,赶明我们去试试。’
今天是火柴工坊肥皂工坊正式招工的日子,一大早在新建的工厂大门口儿就摆上了桌椅。孙凯、张茂才等早早做好了准备。普通杂工有张茂才负责。那些工头儿管事由孙凯亲自负责。这些工头管事的应聘要求也都已经公布出去。这时刘忠秀带着几位股东也赶了过来。
孙凯忙起身行礼到“刘哥亲自过来了。”
刘忠秀也是一脸的笑容,抱拳道“老弟,今天可是好日子,我和大伙儿一起过来看看”孙凯和大伙儿寒暄后,招呼大家坐下。
刘忠秀接着凑到孙凯耳边笑道“老弟,那对姐妹花我以替你赎身脱籍,送到你千户府里了,老弟可要悠着点哈”
说话间,长长的队伍便排了起来。张茂才那边顿时嘈杂起来。
“我是木匠,我以前干过木匠。”
“我可以做杂工“
“我有的是力气,我干什么都可以。”
孙凯这边也很顺利,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数十人里招了五名识字的做管事,忙碌了一天一千人招齐。
回到自己的千户府只见大厅门边站着两个容貌有八分相似.气质.脸蛋儿.身材都要在现代打九分以上十七八岁的女子怯生生的站在那里,双目有如一泓清水,容貌秀丽之极,当真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只是穿的罗裙上有些脏,俊俏的脸蛋儿上也有些许的灰渍,眼圈有些发红,显然是刚刚哭过,乌黑的头发也很是凌乱,想是刘忠秀说的那对姐妹。
见到孙凯进来忙一个万福行礼道“奴婢君蝶.舞蝶见过公子”
声音温润悠扬,有江南女子的软糯也有北方女子的爽利。
孙凯打量着姐妹俩,嘴里念叨着姐俩的名字,忽然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自寻花里随口念道“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好名字好名字”
只是见二人满免满面愁容,加上自己忙碌了一天,也就提不起心思调戏这对姐妹,带她俩来到厢房,让她们先洗漱歇息。
回到自己卧房也一倒头睡了起来。睡到半夜时分,孙凯被嘤嘤的哭泣声惊醒。信步走出卧室,听到哭声是从厢房传出来的,便来到厢房推门走了进去,见君蝶和舞蝶正在抱头哭泣。
两人见孙凯走了进来,怕被责打慌忙跪倒在地说道“奴婢两人不知礼数,惊扰到了公子,还望公子宽恕”
孙凯见两人梨花带雨,更显娇柔,也不忍斥责,心想这两位县长千金搁后世也是官二代了,如今父亲发配边关,姐俩则被发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禁不住心头一软挥手叫姐妹二人起来温声问道“你二人为何半夜哭泣啊?”
君蝶盈盈一个万福答道“回公子,父亲不肯和同僚一起贪污赈灾银两,被上官陷害,发配边关,女眷发配教坊司。我姐妹幸得公子搭救,可母亲和奶奶还有一些女眷还在牢里。我姐妹二人想到母亲和奶奶还在受苦,忍不住半夜哭泣,惊扰到公子,还望恕罪。”
孙凯听后一时无法适应这种全家遭受诛连的悲惨事情,何况还是发生在两个美女身上,当下说“你们母亲和奶奶等一应女眷,我明日就派人去赎买回来,只是你父亲既已发配辽东,在下也无能为力,只能用些银两,令其少受些磨难,以后有机会再把他从辽东接回”
君蝶和舞蝶闻言大喜,齐齐拜谢“谢公子,谢公子”。
清晨孙凯刚刚起床,早在门外候着的君碟舞蝶听到动静立刻迎了进来怯怯的说道“公子,奴婢伺候您更衣。”说完便拿起放在床头的衣服准备服侍孙凯穿上。
孙凯怔了怔,除了小时候他还没被别人服侍着穿衣服,让两个小姑年站在床前看自己穿衣服还真不习惯,终究是后世来人,现代文明的观念早已无法改变,驱使两个小姑娘服侍自己还真做不来。
从舞蝶手中接过衣服自己三下两下穿上后说道“我有手有脚不用你们伺候,以后不要这样了。”
明代家奴丫鬟基本是没有人身权利的,惹恼了主家被责打转卖都是常事,君碟舞蝶听后如受惊的小鹿急忙低头说道“奴婢有做错之处请公子责罚。”
孙凯微微一笑道“你俩没做错什么,我只是习惯自己穿衣罢了,你俩也不要拘谨,先熟悉一下环境,做做饭收拾一下房间什么的就可以了。”
“是、”姐俩忐忑不安的低头答应。
王徐寨能容纳5000士兵的新军营也在上千工匠.流民的劳动之下基本完毕。在一栋栋营房前面是一个足有十个足球场大小的校场,平日里家丁训练俱在此处,外面是高高的围墙,围墙上皆写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大标语,围墙四角各有一个望楼。
只听到‘齐步走,想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声不绝于耳。士兵也在这些日子高营养和高强度的训练下,面色红润起来,眼里也射出了一般士兵没有的厉色。身上原先因饥饿而凹陷下去的皮肤也逐渐鼓起了硬实的肌肉。
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三两的月饷不是那么好拿的,每天天不亮,千户大人便带着亲兵吹着尖锐的警报,将他们从热烘烘的被窝里面揪出来,开始在军营周边狂奔,一个个跑的快岔气了才回到营中,但是紧接着便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列队训练,好不容易吃上了饭,不等饭碗丢下,便又响起了集合的哨声,接着把他们拉到校场上反复的操练队列……。
就连到了晚上,也不消停,食堂之中点齐火把,所有累的跟死狗一般的兵卒们还要围着,跟教书先生学习识字,然后是一个个的说他们的家世,说他们的苦难之处,说现在的好日子,美其名曰这叫什么忆苦思甜会,即便是睡下之后,有的时候后半夜,还是会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将他们一个个的赶出营房,在校场上列队,搞什么夜间紧急集合,拉出去围着营寨跑圈,等回到营房之中的时候,天都又快亮了。
不过在千户大人手下当家丁伙食很好,千户大人从来都不克扣他们的伙食,白面馍馍管饱,午餐每人都有几片白花花的肥肉,平日里也有咸菜就饭,比起他们以前吃杂面饼子也要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要强不止百倍了。
更让他们没话说的是他们的千户大人,每日里从来没有偷懒过,他们跑多远,千户大人便跟着跑多远,一步不比他们少跑,操练的时候也是站的笔直,同样在这样的酷暑之中,和他们一起挥汗如雨,当兵的不怕吃苦,毕竟这些人以前基本上都是佃户或者农民出身,从小也都没享过福,都是吃苦长大的,虽然现在当了家丁,天天枯燥的训练消耗很大的体能,但是只要吃饱饭,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都不算啥,更何况连他们的军官都跟他们一样在做这些事情,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心中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公平在这里他们第一次体验到。
于是经过最初的惶惶不安之后,这些家丁们也就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虽然被操练的辛苦,但是比起以前浑浑噩噩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反倒是觉得充实了许多,有人操练他们,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渐渐的也明白了在王徐寨当兵,不只是混吃等死,还要有所作为衣锦还乡。
将一群什么也不知道的家伙,逐渐的打磨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军人,这对孙凯来说,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起码是颇有成就感,有朝一日,他相信通过他的双手,一定也能将这帮人打磨成真正的军人,带着他们在这个乱世去建功立业。
孙凯这些日子一直坚持和士兵一起训练,把自己在学校军训时学的一点皮毛和现学现用的一些都用在了这些新兵上,每半月一次考核,给每个新兵的训练成绩打分,有勤奋好学,头脑灵活武艺精熟者,则逐渐升职,生性懒惰,动作愚钝、号令生疏者重罚。
对自己的第一支军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尤其对张大奎,刘东,李三等这些以后充作中级军官的人更是严厉,以至于这几人回忆起这段经历就腿肚子打颤。
孙凯在家丁队取消了这个时代的军中跪礼,采用后世的敬手礼,结合实际情况并参考后世的先进的带兵方法编写练兵科目手册和军律军法。
孙凯相信,在长时间的接触和学习过程中,一批有能力和天赋的人很快会脱颖而出成为军队的基层骨干。这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支军队,以后他将一变十.十变百,孙凯的心情也不由得豪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