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独特的自己,给予自我赏悦,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光芒。
所想,生命、心灵的最好阶段还是在无忧无虑的孩童时期。
做感性的自己,做回小孩。
学与去知,相辅相成。学的愈多,去知的也就愈多,知道本质而不究其枝节毫末。学的愈多,反而心境、生活愈简单。大家者,似乎都有孩童般的性情。
用餐简单,佐《雅舍谈吃》,津津有味。
梁实秋前辈言语: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
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文思,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的是忠实。
写文篇,也是自得其乐。
整理二0二0年这一整年的湖边日记时,感慨这四年时间虽一晃而过,但写与看湖边日记的感觉却似乎过了四个世纪。
而当下,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想两三天出稿一篇文篇,却因时间太快,常未能完稿,不太适应追赶时间的感觉,喜欢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湖边日记里是慢下来的生命状态。
看完《庄子諵譁》,发现曾在尾页空白处写道:
唯少数中尤少数者,纯真益粹,激情愈湛,向上尤峻,爱美至挚。天赋的禀性可以用得如此阔绰。
记得这是岀自木心先生的言语,很喜欢,随手摘抄至此页。也喜欢南师此本《庄子諵譁》。
去年,在古琴室见一幅荷花图,欣赏了又欣赏,想,是谁画得如此妙?那时张大千还未进入视野,之后看他的印刷画作,也未出现这幅画。
当买画图,买到这幅,才知是张大千的作品。喜欢的事物,终是有缘的。
有时无知无觉就这样写下去,也许是随生命的节奏,虽说不想当牵线木偶,却不得不怀疑,只要入人生这一剧场,也许就会如此,但,只想当好的牵线木偶。
春天花海的梦境,很美很美。
音乐也是生活的主旋律,可以隔开喧嚣的世俗世间。
读陈丹青先生的《音乐随笔》,又重听回古典音乐,较之前,更多了些欣赏与美感,音乐艺术之美。
与贝多芬的想法近同,有时觉得一棵树都比成年人好,长大了的人类不如小孩更像人类,也许待到历经百炼之后化为柔软童心才是纯粹的人类。
人为的艺术始终存在人类的局限性,多接触天地自然,自然界的每一物才是真正的艺术,才能获得真正的滋养。愈往人类社会探寻,愈不知所从。故,回归自己与天地自然。
动漫《河童之夏》,诠释了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与柔和,很优秀的一部动漫。喜欢天真可爱懂事的小河童。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一年三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