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进京
和许多北漂一样,我在大三的时候挤在充斥着臭脚丫子味的绿皮车里奔向了祖国的心脏,奔向了自己曾经在夜晚做过千百次梦的地方。和系里递交了考研申请,然后背着自己所有的行囊头也不回的走了。
下了火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桑拿天,来之前和路联系了,她来接我,然后住她那里几天,倒车走路再倒车,辗转一番来到了她的宿舍,这是一个中国重点大学历史悠久的宿舍,里面弥漫着古老的香味和书的气息,那老色的漆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和故事。
最后我们在人大旁边找到了宿舍,确切的说是地下室,一个月300元,下铺。有许多人都问我,喂,小西,你看上去比同龄人都成熟,为什么?我很想告诉他们,可能我经历的事情比同龄人多吧。住惯了路的宿舍很不情愿的去住地下室,那种潮湿阴暗闷热的环境自不必提。但没有办法,我是来考研的,这里距离我报的考研最近,出行最方便。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什么东西爬到了脸上,顺手一划拉,扒拉走继续睡,突然睁开眼反应过来是上铺的床缝掉下来的蟑螂,在外面就是这样,不去想就行了,继续睡觉。那些日子上课回来最喜欢吃的就是旁边家的羊杂炒饭,吃上一碗什么疲惫啊忧伤啊,什么统统都没有了。发现大家都骑自行车,这样可以省去公交费,我就在学校旁边物色了一个修车铺,修车人说卖50元,我就买下了,从此这辆自行车陪我一年的求学之路。
过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月,这片基本都熟悉了,有一天在电线杆上看到一则小广告:床位招租,一个月400元,关键是地上二楼,这个真不错,我于是打过电话去,房主带我去看房子,在人大旁边的干休所里面,一个筒子楼,有一个小单间,大概25平左右,里面4个上下铺,加我一共5个女孩,都是过来准备考研的,我很爽快的交了钱,到地下室收拾了一下办了退床手续,心里不禁轻松开心了许多。
第二节随遇而安
在这个房间一个考古代汉语,一个考医,两个考法硕,性格都很随和,大家相处的也很融洽,没有了原来大学寝室里的勾心斗角。我住在刘的上铺,她是山东人,要考北师大的古代汉语,后来她真的考上了,斜对的下铺要报考北大医学院,也考上了。白天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辅导班学习,晚上都去人大的自习室去学习,基本十点以后我们才陆续回来,唠唠白天的心得,然后再打台灯秉烛夜读一会各自睡去。
那时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到了饭点,去人大的各大食堂打饭,物美价廉还好吃,无论是什么菜都觉得是人间美味,肉丸子、炒羊肉、红烧肉,总之就着肉汤拌上大米饭简直是人间美味,一边吃一边心里暗下了一个极没出息的决心:等我有钱的时候把整个校园的食堂所有饭菜吃个遍。下雪了,人大整个校园都银装素裹,一天的雪下得认真,下的淋漓尽致,到了下午,整个校园惊现了各种雪雕的造型,有罗汉、大龙、亭子、宫灯、十二生肖,这是我从前没有看见过的,这也许就是国内一流大学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校园文化,我欣喜而震撼。此时,哪怕当校园的一株小草,生生世世生长在这里我都愿意,喜欢她的厚重,喜欢她的气质。雪,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飘落在我的脸上,羽绒服上,晶莹剔透、纯洁无暇。约上室友,照了许多和雪雕的合影,我知道也许这也是我最后和冬天的北京合影了。
我那时候还寻访过中戏、北影、北师大、北体大,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发现梦想和现实遥不可及,很感谢那些我遇到的导师,没有任何架子,也没有因为我是小地方来的学生拒绝我的咨询和见面,都是很中肯的给提出的建议和规划,言语就像一位长辈,一位尊师,亲切和蔼。让我这样一个只身去北京闯荡的自卑的孩子倍感温暖,那个冬天,北京确实不冷。
为了提高英文水平,有时候晚上去学校的小剧场看电影,有《美丽人生》、《阿甘正传》、《傲慢与偏见》、《简爱》,它们滋养了我的灵魂,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人生的格局。
一段路程都会有它的起点和终点,又到了分别的时候了,考研我得回学校去考了,于是退了床位,打包了所有的复习资料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两天下来,手写到抽筋,精疲力尽地写完考卷上的最后一个字,结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研路,卷起铺盖卷回了老家。
回家的日子整个人都松懈下来了,等待着成绩下来的焦灼,等待着人生一切未知的迷茫,我能做什么呢,只有等待、等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