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萍儿一行人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回到了客栈,上官祈明留在了院里,越萍儿抢先跑进了越名扬的房间。
上官祈明看院里被他震开的假山石,又被掌柜的重新立好了,还让人专门建了一个亭子,如此一来这石头倒比世上的大多数的活人好了。
日晒不着雨淋不着的,亭前还摆了一张长方形石桌,桌上立一三脚香炉,香炉里的三柱青香已经快焚烧完了,看样子店掌柜不仅把它当做了宝还敬成神了呢。
上官祈明在院里这么漫无目的的想着,突然听到屋里人急切的说话声。
首先传入上官祈明耳朵的是越萍儿的声音:“爹爹,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自从这把宝剑来到我的身边,还从未见过它如此摆动的情形,这扶摇剑是把神器,如今这般情形一定是有事要发生……”
上官祈明听到有事要发生,迅速的冲向了屋里,此时屋里已经点上了蜡烛。
冲进屋里发现里面的越名扬、越夫人和越萍儿正吃惊的看着门口。
他以为自己身后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让这三人如此惊奇,忙转身去看。
如是其他江湖中人,见此情形早以兵器出鞘护住全身,显然他还不习惯手中的宝剑。
转身看到身后什么也没有,又回过头来,发现越萍儿他们的眼神又看向另一方。
上官祈明寻着去看,发现他们三人看的正是越名扬的宝剑。
剑没什么异样啊?平平静静的放在了那里,他们惊讶什么呢?上官祈明心中疑惑。
最先发现问题所在的还是越名扬,他猜测问题可能出在上官祈明带回的那把剑上。
上官祈明手中的剑看上去极不普通,这么多年江湖阅历,让越名扬对兵器有了一种特殊的认知。
他问道:“你手中拿的是谁的剑,是从咱们庄上出来时带出来的吗?”
上官祈明举起手中的剑疑惑的看向越名扬,意思是问你是在说它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看到上官祈明询问的眼神,越名扬郑重的点了点头。
上官祈明把剑拿给越名扬看。
越名扬接过剑看了许久,吃惊道:“三星剑?怪不得扶摇剑会有如此反应,你是从哪得到的这把剑?”
上官祈明把今日出去客栈后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
越名扬感叹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你小子到底是什么造化,能有如此的机缘。”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费尽心机,想方设法的打探这把神剑的下落,却一点眉目都没有,如今你小子不仅得到了三星剑,还练成了三星剑法,打破了多少人的梦。”
越萍儿的气消了许多,问道:“你说那古庙的匾上有三个字,中间那个你不认识,还记的么?写来我看看。”
上官祈明沾了茶水,歪歪扭扭的在桌上写下了那个他不认识的字,端详了好一会儿才确定下来。
越萍儿道:“禄?福禄寿,爹爹,那庙里的三位神仙是福禄寿。”
越名扬笑了笑道:“我早就猜到了。”
“你早猜到了?”越萍儿疑问道。
“三星剑,三星剑,说的是哪三星?当然是福禄寿了。”
越萍儿觉着父亲这回答有问题,可一时又没想出是哪里有问题。
“我来问你。”越名扬看向上官祈明。
“庙里的三位神仙,左边的那位是不是左手持杖右手持寿桃?中间那位是不是官府里官员的模样,峨冠博带?右边的那位手抱小孩儿?”
上官祈明一边听越名扬说,一边回忆三位神仙的模样,果然和越名扬说的不差分毫,于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越萍儿突然想到父亲方才说的话里哪里不对劲了,立即问道:“爹爹,不对啊,为什么说到三星就一定是福禄寿呢,其他的神仙也可以啊。”
越名扬知道他这位较真的女儿,不把事情说清楚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事还要从三星剑的来历说起,东晋时期蜀地有个叫张育的少年,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块天外玄石,玄石表面刻着奇形怪状的图案,他没日没夜的去参看这些图案。”
“想那张育定是个极有慧根的人,从这些图案中竟然被他参悟出一套极其精妙的剑法。”
“剑法大成之后,他发现玄石表面的图案逐渐脱落了,只剩下里面精光发亮的部分。”
“于是他找来当地的能工巧匠,用了九九八十一天时间,把剩下的玄石锻造成了一把宝剑,此后张育凭借这把宝剑和精妙的剑法在蜀地名声大震。”
“当时官府横征暴敛,扰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左右都是个死,于是老百姓推举张育为蜀王,聚集起来对抗官府。”
“终因寡不敌众,张育为保护老百姓英勇战死,事后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恩人为他立祠建庙。”
“慢慢的张育在老百姓中间就成了福禄寿的一员,也就是禄神。”
“张育在临死前,把剑和他所悟得的精妙剑法传授给了属下一心腹之人,希望他今后大成,可以带领老百姓走出水深火热的日子。”
“经过几次失败之后,那人心灰意冷,从此人、剑和剑法就不知了去向。”
“自此之后,后人就开始了寻剑之路,没想到今日会在这里重见天日。”
“所以方才说这把剑是在一座古庙的石碑里发现的,我就猜到庙里所塑的三位神仙就是福禄寿了。”
“后来的人怎么就没有想到去三星庙找找呢?”越萍儿问道。
“怎么没有呢?天下的三星庙都被寻遍了,可谁又能想到这三星剑被封在了石碑里,而三星剑法不是用文字记录,却是用奇奇怪怪的图案记录的呢?”
越萍儿点了点头,道:“嗯,如果不是我们临时决定在镇子上停留几日,这把宝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天日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