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看大桥父子圆梦老外公_钟福传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 看大桥父子圆梦老外公(1 / 1)

钟福独自回过故乡榆林县,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以前的女同学,也看看是否跟她们有缘分。倒是找到过几位。有的已经名花有主,有的对他已经有些陌生,不是很热情。有一位以前一直心动的女同学,到她办公室找到她时,她正在办公室打牌。见到面时,她还不愿意放下手里的牌,可能刚好牌特别漂亮。倒是旁边同事不好意思了,把牌放下说不玩了。可是,那位女同学明显记不住他是啥时候的同学,只隐约记得曾经同学。

当你把别人当成很重要的人记在心里时,也许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或者故事,如果还记得的话。

这都没关系,钟福心理发育较晚,并不为找女朋友特别着急。他只是比较留恋以前的女同学,觉得比较熟悉,知根知底,应该很多可以聊的东西。

有天晚上,父亲告诉钟福,妈妈打电话来,说钟福外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很想来湖阳一次,主要是想看看那比较出名的凤凰江和湖阳跨江大桥。他吩咐钟福要做好思想准备。到时候,在客运公司的二舅会把他带过来,住两天再回去。

钟福对亲人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从小时候,每年春节爸妈都带着他们三兄妹回娘家。外公在蔬菜公司工作,家里还有一口鱼塘。他在鱼塘有个竹子扎成的鱼排,可以两三个人站上去没问题。外公就经常用鱼排打鱼,拿鱼做菜,或者把多余的鱼拿到菜市去卖。

有一次,为了加菜,专门带钟福去网鱼。那时候钟福已经读高中了,能拿得起渔网。外公教钟福,把渔网中间的地方牵的绳子先在右手腕虎口位置绕几圈,以便渔网撒出去后不至于全丢掉。再一圈圈把渔网绕到肘部和虎口部位,把网口的铅块都垂下来。接着把身体向右后方扭过去,到尽头转不动时,腹部丹田运气,身体向左转动,右手同时向左边斜上方甩出所有渔网,只留下虎口的绳子。渔网像一朵很大的花倒扣着罩在水面上,铅块由于重量拖着渔网一直往下沉到鱼塘底部。等到渔网被慢慢拖上来的时候,里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被罩住的鱼儿就被渔网挂着,一起带上来。

钟福很有灵性,第一次就很成功。没有因为甩网掉进水里,还站的挺稳。

每年春节,大年初一初二一般都在爷爷家过。一去就玩一天。等到初三,就该去外公家了。父亲不太愿意走亲戚。妈妈大多数都是单独带钟福三兄妹回娘家。

外公很高大,也很胖,恐怕有200多斤。他其实行动很不方便,也很懒得活动。但是每次过年回外公家,外公都亲自下厨,做菜给全家人吃。

钟福就一动不动站在旁边看着炒菜。外公炒每个菜的时候,都喜欢在最大火候的那一刻,淋一点米双(蒸馏过两次的米酒),还加点白糖提鲜味。钟福成家之后炒菜也保留了这个传统做法。那时候三兄妹都年纪小,不爱老实吃饭。外公就准备了一些荔枝或者是其他应季水果,分成三份挂在祠堂的墙上,说好谁先吃完就可以先去吃荔枝。所以三兄妹都很乖,快速吃完饭去拿水果。

关于他,还有一个传说。1974年榆林发洪水,钟福爷爷家被水淹到一米多高。二叔跑去把外公叫来帮忙搬东西。眼看房子要倒了,屋里还有一个最值钱的古董实木衣柜,实在太重了,没能搬出来。不进去几个人没办法抬出来。但是都怕进去了,房子万一倒下来被砸。还是外公胆子壮,一个人趟着洪水进去,一脚踢倒实木衣柜,靠着水的浮力,把柜子拖了出来。

刚出了门口,房子就倒下来了。那真是惊险万分!每次两家人聚在一起,总要说起这件奇事,大家都把外公当成英雄一样看待。

所以,这种美好记忆一直让钟福终身难忘。外公老了,没啥想法,只想看看凤凰江和大桥,当然要实现外公这个小小心愿。

再次见到外公,钟福才知道这事情的难度,比当年把柜子搬到房子外面还要难得多。

很快见到外公了。外公比以前更肥胖了,估计有250斤以上了。关键是身体很不好。据二舅说,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公高血压很严重,又不愿意吃药,引起了一些伴生病。现在行动很困难,走路都走不了。从家里到湖阳跨江大桥有比较远的一段路,有平地也有斜坡。扶着走过去是不可能了。只能找运输工具拉过去。

钟福脑子还是很够用的。他马上想起了单位饭堂的采购用三轮车。他打算想办法改造一下,作为交通工具。

其实骑三轮车是需要技术的,它跟骑自行车不同。会骑自行车还不一定能骑三轮车。骑三轮还分前三轮和边三轮。原理不同,前三轮只要把好方向,基本上没问题,边三轮必须掌握平衡,否则转弯时很容易翻车。

钟福的爷爷和小叔子一起做布匹生意。他们从福建等地进货,在榆林市场上零售给做成衣的小作坊。榆林县小作坊式工厂特别多,做成衣销售到北方的也很多。榆林人都喜欢做生意,哪怕是六七十岁,都照样上街摆摊。钟福的爷爷也是如此。他和阿福的小叔子合伙在龙舟市场要了一个固定摊位,销售福建石狮的布匹。生意还挺稳定的。春节的时候,回爷爷家过年,钟福就喜欢偷偷骑那辆三轮车玩,已经非常熟练。

饭堂的车是前三轮,还比较宽敞。刹车在座位前下方,试了一下也很灵活。钟福跟管饭堂的毛丽萍打了招呼,说明用意。毛丽萍很友善的把车钥匙交给他。

钟福一路踩得飞快。到家之后,把家里那个从榆林搬家带过来的竹椅放到三轮车上,面向背后。再用绳子把竹椅固定好。这样,一个很实用的交通工具就做成了。

先把三轮车尾部靠到一个台阶上。两父子把外公扶上了三轮车,坐好。钟福慢慢踩三轮,老钟骑自行车负责殿后。遇到小斜坡,踩不上去了,钟福就下车跟老钟一起推上去。一路上,还要慢慢控制速度,确保外公不会感到太颠簸。

到了目的地,外公慈祥的看着夕阳中的凤凰江江水和跨江而过的大桥,望着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喘着很沉重的粗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