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佯装惊讶道:“过了这么时间,太师未与将军吗?”
吕布对王允说道:“老贼自宠幸久矣!”
王允佯装大惊道:“我不信有此事!请到在下府邸去看。”
说罢。
吕布和王允到王允的府邸去了。
司徒府内。
吕布和王允进来。他们两个坐到了他们各自的地方。
吕布将前事一一告诉王允。王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
良久,王允对言道:“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
之后,王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吕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
王允对吕布说道:“太师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天下之人非笑太师,笑我与将军罢了!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也受此污辱!”
话音刚落。
这时,吕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
王允看见了,吓了一跳,急忙地对吕布说道:“老夫失语,将军息怒。”
吕布对王允说道:“我誓当杀此老贼,以雪我恨!”
王允慌忙掩其口,对吕布说道:“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
吕布对王允说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王允开始挑拨离间了:“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
吕布听了王允的话后,不知道这是王允挑拨离间之计,说道:“我要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
王允微笑道:“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凤仪亭掷戟之时,岂有父子之情呢?”
吕布的挑拨离间之语后,奋然道:“非司徒所言,布几乎自误!”
王允见其意已决,心中甚是开心。
王允便说之道:“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吕布避席下拜道:“布意已决,司徒勿疑。”
王允对吕布说道:“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
话音刚落。
这时,吕布拔出带刀,刺臂出血为誓。
王允看见了,赶忙跪谢道:“汉祀不落,都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
“不知司徒有何计议?”吕布问王允的计策。
王允对吕布说道:“临期有计,自当相报。”
吕布听了王允的话后,就慨诺而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心里想要早点杀死董卓,早点得到自己喜欢的女人——貂蝉。
王允立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此事。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都来到了王允的府邸,并见过了王允、
现在,王允、孙瑞和黄婉开始商议如何将董卓给召回京师,才能杀死他。
孙瑞对王允说道:“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派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董卓议事,并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带董卓入诛之:此上策也。”
黄琬问道:“派何人去呢?”
孙瑞对王允说道:“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如若令此人去,董卓必然不会怀疑。”
王允对孙瑞和黄婉说道:“好。”
第二天。
王允便请吕布共议。他将和孙瑞、黄婉商议的事情的经过跟吕布说了一遍。
吕布对王允说道:“昔日劝我杀丁建阳,也是此人。今若不去,我先斩之。”
说罢。
王允使人密请李肃到。
不久,李肃来了。他见过吕布和王允。
吕布对李肃说道:“昔日公说我杀丁建阳而投董卓。如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兄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
李肃对吕布和王允说道:“我也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
说罢。
李肃就折箭为誓。
王允对李肃说道:“将军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第二天。
李肃带着十数骑,前到郿坞。
鹛坞。
有人报天子有诏,董卓教唤入。李肃入拜。
董卓问李肃:“天子有何诏?”
李肃对董卓说道:“天子病体新痊,要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
董卓问李肃:“王允之意若何?”
李肃对董卓说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听了李肃的这句话后,大喜道:“我昨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
说罢。
董卓便命心腹之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
董卓对李肃说刀:“我如果为帝,你当为执金吾。”
李肃拜谢称臣。
董卓入辞其母。董卓的母亲时年九十余岁。
董卓的母亲看见董卓走了进来,很奇怪,问道:“我儿何往?”
董卓对他的母亲说道:“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
董卓的母亲对董卓说道:“我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董卓对他的母亲说道:“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
说罢。
董卓就辞去自己的母亲而行。临行之前,他去看貂蝉。
董卓对貂蝉说道:“我为天子,当立你为贵妃。”
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向长安来。
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问李肃:“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也?”
李肃对董卓:“此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董卓听了李肃之言,大喜,信其言。
第二天。
董卓带着其他人,和李肃向长安走去了。
正行间,狂风骤起,昏雾蔽天。
董卓问李肃:“此何祥也?”
李肃对董卓说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罢了。”
董卓再次听了李肃的话后,又是大喜,不疑。
城外。
董卓和李肃带着士兵走来了。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董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
董卓对吕布说道:“我登九五至尊之时,你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就帐前歇宿。
当天晚上。
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
歌是这样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歌声悲切,让人们着实难受。
董卓问李肃:“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对董卓说道:“只是说刘氏当灭、董氏当兴之意。”
第二天侵晨。
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董卓问李肃:“此道人何意?”
李肃对董卓说道:“乃心恙之人也。”
董卓听了李肃的话后,大喜。于是,他让将士们驱去了。
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拿宝剑,扶车而行。
到了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
董卓惊问李肃:“持剑是何意?”
李肃听了董卓的话后,不应,只是推车直入。
王允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
董卓看见了,衷甲不入,伤臂坠车。此时,他很慌张。
董卓大呼道:“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厉声站了出来,对董卓说道:“有诏讨贼!老贼,准备受死吧!”
说罢。
吕布一戟直刺董卓的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
吕布大呼道:“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
将吏们听了吕布的话后,也看见吕布的话后,都呼万岁。
当下,吕布大呼道:“助卓为虐者,乃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愿往。
相府外。
李肃来到了相府外。这时,他听到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董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
百姓过往之人,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到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