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曹操来到袁绍府门下,问道:“谁曾入此门来?”
守将对曹操说道:“是公子在内。”
曹操听见了,便走了进去。
里面。
曹操走了进来。他将曹丕唤出来,并责之。
刘氏出拜道:“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公子执箕帚。”
曹操叫刘氏唤出甄姬拜于前。
曹操视之,说道:“真我儿妇也?”
然后,曹操就令曹丕纳之。
曹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
曹操说道:“昔日我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我:‘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我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我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丧,我不能不为流涕也!”
众人都为之叹息。
曹操以金帛粮米赐给袁绍的妻子刘氏,并下令道:“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
曹操一面写表申朝,自己则亲自领冀州牧。
有一日,许褚走马入东门,正迎许攸。
许攸饮着酒,唤许褚道:“你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
许褚怒道:“我等千主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你安敢夸口!”
许攸骂道:“你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许褚大怒,拔剑杀死了许攸,提许攸的头来见曹操。
许褚来到了曹操的面前,将许攸头扔到了地上,对曹操说道:“丞相,许攸如此无礼,我已杀之。”
曹操对许褚说道:“子远与我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
曹操深责许褚,令他厚葬许攸。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
冀州的民众们对曹操说道:“骑都尉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他数曾献计于袁绍,袁绍不从,因此托疾在家。”
曹操立即召崔琰为本州别驾从事,对崔琰说道:“昨日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
崔琰对曹操说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袁谭、袁尚兄弟相争,冀州百姓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
曹操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曹操已定冀州,使人探袁谭消息。
此时,袁谭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处。他听闻袁尚败走中山,乃统军攻之。
袁尚无心战斗,径奔幽州投袁熙。袁谭尽降其众,欲复图冀州。
曹操使人召之,袁谭不至。
曹操得知后,大怒,驰书绝其婚。他亲自统大军征之,直抵平原。
袁谭听说曹操自统军来,就遣人求救于刘表。刘表得知后,就请刘备商议。
刘备对刘表说道:“如今曹操已破冀州,兵势正盛,袁氏兄弟不久必为曹操擒,救之无益。更何况曹操常有窥荆襄之意,我只养兵自守,未可妄动。”
刘表问刘备:“然则何以谢之?”
刘备对刘表说道:“可作书信与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婉词谢之。”
刘表然其言,先遣人以书给袁谭。
上面写着:
君子违难,不适仇国。日前闻君屈膝降曹,则是忘先人之仇,弃手足之谊,而遗同盟之耻矣。若冀州不弟,当降心相从。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
然后,刘表又写一封书信,交给袁尚。
上面写着:
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君当先除曹操,以率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袁谭得了刘表的书信,知道刘表无发兵之意,又自料不能敌曹操的攻击。于是,他就弃平原,走保南皮。
曹操追至南皮。此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
曹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曹操得知后,大怒,要逮捕而斩之。百姓闻得,便亲往营中投首。
曹操对百姓们说道:“若不杀汝等,则我号令不行。若杀汝等,我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
百姓皆垂泪而去。
袁谭引兵出城,与曹军相敌。两阵对圆。
曹操出马,以鞭指着袁谭,骂道:“袁谭,我厚待于你,你为何生异心?”
袁谭对曹操说道:“你犯我境界,夺我城池,赖我妻子,反说我有异心?”
曹操大怒,使徐晃出马。袁谭看见了,使彭安接战。
两马相交。不到数个回合,徐晃就斩彭安于马下。
袁谭军败走,退入南皮。曹操遣军四面围住。袁谭看见了,很慌,使辛评见曹操约降。
曹操对辛评说道:“袁谭小子,反覆无常,我难准信。汝弟辛毗,我已重用,汝也可留此。”
辛评对曹操说道:“丞相差矣。我闻主贵臣荣,主忧臣辱。我久事袁氏,岂可背之!”
曹操知道其不可留,便遣回。辛评回见袁谭,言曹操不准投降。
袁谭叱责道:“辛评,你弟现事曹操,你怀二心吗?”
辛评闻言,气满填胸,昏绝于地。袁谭令人将辛评扶出,须臾而死。
袁谭也悔之。
郭图对袁谭说道:“主公,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袁谭从其言。
当天晚上,袁谭尽驱南皮百姓,都执刀枪听令。
第二天平明,袁谭大开四门。军在后,驱百姓在前,喊声大举,一齐拥出,直抵曹寨。
两军混战。自早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至中午,胜负未分,杀人遍地。
曹操见未获全胜,弃马上山,亲自击鼓。将士见之,奋力向前,袁谭军大败。百姓被杀者无数。
曹洪奋威突阵,正迎袁谭。他举刀乱砍,袁谭竟被曹洪杀于阵中。郭图见阵大乱,急驰入城中。乐进望见,拈弓搭箭,射下城壕,人马俱陷。
曹操看见眼前敌军被消灭掉了,就引兵入南皮,去安抚百姓。
忽然,有一彪军来到,是袁熙部将焦触、张南。曹操自引军迎之。那二将倒戈卸甲,特来投降,曹操封为列侯。又有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曹操封为平北将军。
然后,曹操下令将袁谭的首级号令,敢有哭者斩。他命人将袁谭的头挂于北门外。
这时,有一人布冠衰衣,哭于袁谭的头下。左右之人看见,就拿来见曹操。
曹操看见了,问之,乃是青州别驾王修也。他只因谏袁谭,而被袁谭逐之。如今他得知谭死,所以前来哭之。
曹操问王修:“汝知我之令否?”
王修对曹操说道:“知之。”
曹操问王修:“你不怕死吗?”
王修对曹操说道:“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畏死忘义,何以立世呢?若得收葬袁谭的尸体,受戮无恨。”
曹操叹道:“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我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于是,曹操就命人收葬袁谭的尸体,礼王修为上宾,以为司金中郎将。
曹操问王修:“先生,如今袁尚已投袁熙,取之当用何策?”
王修不答。
曹操叹道:“真忠臣也。”
然后,曹操问郭嘉。
郭嘉对曹操说道:“丞相,可使袁氏降将焦触、张南等自攻之。”
曹操用其言,随差焦触、张南、吕旷、吕翔、马延、张顗,各引本部兵,分三路进攻幽州。他一面使李典、乐进会合张燕,打并州,攻高干。
袁尚、袁熙知道曹兵将至,料难迎敌,便弃城引兵。他们星夜奔辽西投乌桓去了。
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
乌桓触先言道:“我知曹丞相当世英雄,如今前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斩。”
然后,依次歃血,循到了幽州别驾韩珩。
这时,韩珩掷剑于地,站了起来。此时,他特别愤怒,因为。
韩珩大呼道:“我受袁公父子厚恩。如今主败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缺矣。若北面而降了曹操,我不为也。”
众人听了韩珩的话,脸上失色。
乌桓触对韩珩说道:“夫兴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韩珩既有志如此,听其自便。”
然后,乌桓触命人,将韩珩给推出。他出城迎接三路军马,径来降曹操。曹操大喜,加为镇北将军。
忽然,有探马来报:“丞相,乐进、李典、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壶关口,不能攻下。”
曹操自勒兵前往。三将接着,说于拒关难击。曹操集众将共议破高干之计。
荀攸对曹操说道:“丞相,若要破高干,须用诈降计方可。”
曹操然之。他唤降将吕旷、吕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吕旷等人引军数十名,前往关下。
关隘外。
吕旷等人带着数十名军士,来到了关隘外,叫道:“我等原系袁氏旧将,不得已而降曹。曹操为人诡谲,薄待我等。我今还扶旧主,可疾开关相纳。”
高干听了吕旷等人的话后,未信,只叫二将自上关说话。
吕旷和吕翔卸甲弃马而入,对高干说道:“将军,曹军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我等愿当先。”
高于听了吕旷和吕翔的话后,大喜,从其言。
当天晚上。
高干叫吕旷和吕翔当先,引万余军前去。
将至曹寨,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高干知是中计,急回壶关城,乐进、李典已夺了关。高于夺路走脱,往投单于。曹操领兵拒住关口,使人追袭高干。
高干到单于界,正迎北番左贤王。他下马拜伏于地,说曹操吞并疆土,今要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
左贤王对高干说道:“我与曹操无仇,岂有侵我土地?你欲使我结怨于曹操吗?”
然后。左贤王叱退高干。高干寻思无路,只得去投刘表。
行至上洛,高干被都尉王琰所杀,将他的头解送曹操。曹操封王琰为列侯。
并州既定,曹操商议西击乌桓。
曹洪等人对曹操说道:“丞相,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若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还请丞相回师勿进为上。”
郭嘉对曹洪等人说道:“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况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袁尚与袁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罢了,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丞相无忧也。”
曹操看向郭嘉,对郭嘉说道:“奉孝之言极是。”
于是,曹操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
沙漠上。
曹操带着三军,正在沙漠上前行。他看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曹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
郭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上。他面容憔悴,看来是病入膏肓了。
曹操走来了,悲伤着对郭嘉说道:“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我心何安啊!”
郭嘉虚弱地对曹操说道:“我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
曹操问郭嘉:“我见北地崎岖,意欲回军,若何?”
郭嘉虚弱地对曹操说道:“兵贵神速。如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
曹操就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有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曹操听了,召而问之。
田畴对曹操说道:“丞相,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
曹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为向导官,做为前驱。他还张辽为次,自己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田畴带着张辽,来到了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回会合蹋顿等数万骑前来。
张辽飞报曹操。曹操自勒马登高望之,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
曹操对张辽说道:“敌兵不整,便可击之。”
于是,曹操以麾授张辽。张辽领命了。
然后,张辽带着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大乱。张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袁熙、袁尚引数千骑投辽东去了。
曹操收军入柳城。他封田畴为柳亭侯,以守柳城。
田畴涕泣道:“我乃负义逃窜之人罢了,蒙厚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寨以邀赏禄哉!我死不敢受侯爵。”
曹操义之,便拜田畴为议郎。他抚慰单于人等,收得骏马万匹,即日回兵。
此时,天气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粮。曹操命人杀马为食,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
曹操回到易州,重赏先曾谏者,对众将说道:“我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然得胜,但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曹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他得知后,前往祭之。
曹操大哭道:“奉孝死,乃天丧我也!”
曹操回顾众官,对众官说道:“诸君年齿,皆我等辈,惟奉孝最少。我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我心肠崩裂矣!”
郭嘉的左右之人,将郭嘉临死所封之书呈上。
郭嘉的左右之人对曹操说道:“丞相,我家老爷临亡之时,亲笔书此,嘱咐道:丞相若从书中所言,辽东事定矣。”
曹操拆书视之,点头嗟叹。诸人皆不知其意。
第二天。
夏侯惇带着众人禀报道:“丞相,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曹操笑道:“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首级至矣。”
诸将听了曹操的话,都不肯信。
袁熙、袁尚带着数千骑奔辽东。他们要借助辽东的兵力去消灭曹操,夺回河北和冀州。
辽东太守公孙康,本襄平人,武威将军公孙度之子。当日他知道袁熙、袁尚来投,就聚本部属官商议此事。
公孙恭对公孙康说道:“兄长,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如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
公孙康对公孙恭说道:“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袁尚、袁熙使为我助。”
公孙恭对公孙康说道:“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下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
公孙康从之,使人去探消息。
袁熙、袁尚到达辽东,便开始秘密商议了。
袁熙对袁尚说道:“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
商议已定,袁熙、袁尚便入见公孙康。公孙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
不到一日,细作回报道:“主公,曹丞相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
公孙康大喜,便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袁尚、袁熙入。相见礼毕,命他们坐。
此时,天气严寒。袁尚看见床榻上没有茵褥,就看向公孙康。
袁尚对公孙康道:“愿铺坐席。”
公孙康瞋目言道:“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
袁尚听了公孙康的话,大惊。
公孙康叱道:“何不下手!”
话音刚落。
这时,刀斧手突然从两边拥出,就坐席上砍下袁尚、袁熙之头,用木匣盛贮,使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此时,曹操在易州,按兵不动。
夏侯惇、张辽入禀道:“丞相,如果不下辽东的话,可回许都,恐刘表生心。”
曹操对夏侯惇、张辽说道:“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
众人听了,全都暗笑。
忽然,有人来报,说辽东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人大惊。
然后,使者呈上书信。
曹操大笑道:“不出奉孝所料!”
随后,曹操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众官问曹操:“何为不出奉孝所料?”
曹操就拿出郭嘉的书信以示之。
上面写着:
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众皆踊跃称善。曹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
郭嘉亡年三十八岁,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
曹操领兵还冀州,使人先扶郭嘉灵柩于许都安葬。
程昱等人对曹操说道:“北方既定,今还许都,可早建下江南之策。”
曹操笑道:“我有此志久矣。诸君所言,正合我意。”
当天晚上。
曹操宿于冀州城东角楼上,凭栏仰观天文。此时,荀攸在侧。
曹操指着天空,对荀攸说道:“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
荀攸对曹操说道:“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
正看间,忽见一道金光,从地而起。
荀攸对曹操说道:“此必有宝于地下。”
然后,曹操便下楼,令人随光掘之。
只见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座巨大的铜雀。
曹操问荀攸:“公达,此何兆也?”
荀攸对曹操说道:“昔日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也吉祥之兆也。”
曹操听了荀攸的话,大喜。他就命人作高台以庆之。
曹操让工匠们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约计一年而工毕。
少子曹植进言道:“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高者,名为铜雀;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曹操对曹植说道:“我儿所言甚善。他日台成,足可娱我者矣!”
原来曹操有五子,唯有曹植性情敏慧,善写文章,曹操平日最爱之。于是,他留曹植与曹丕在邺郡造台,使张燕守北寨。
曹操将所得袁绍之兵,共五六十万,班师回许都。他大封功臣,又表赠郭嘉为贞侯,养其子奕于府中。他聚众谋士商议,要南征刘表。
荀彧对曹操说道:“丞相,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
曹操从之。他就分兵屯田,以候调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