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罗恒敲出最后一行代码,按下决定命运的回车,不由得又一次为这次的结果捏一把汗。他在这上面经历过的失败,比他从小到大失败的总和还多。
在罗恒的眼中,机器是比人有意思太多的东西。兴许是因为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中的典范,连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嫉妒的那种。他从小的世界里就只有做不完的题和看不完的书,似乎这样才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做的事。少与人打交道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行事准则。但这样也让他很苦恼,该说他的父母心大呢还是对他太放心,以至于他们毫无顾虑地扔下他一个高中还没毕业,17岁生日刚过完,用他们的话说虚岁已经成年,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的孩子去周游世界而一年都见不到几次。他不爱与人交流,但生活中不仅仅是很多事他必须和别人打交道,他想找一个他的代言人,可以把与人打交道的事情全部交给他。他自身也没完全放弃去寻找与机器一样有意思的人交流。
所以在他某个闲憩的下午,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看到某本书上正在描述的人工智能时,他知道,他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了。
从此以后,他更加离群索居,同学聚餐?不去。节日活动?不去。甚至仗着成绩异常优秀,在课堂上对一个刚出来教书的老师说出你已经教不了我更多了,再多时间都于事无补的理由而不去参加课余时间的补课。据同办公室的老师所说,这个新手老师那天下课之后打电话回家哭得那叫一个惨,鼻涕眼泪根本止不住。
这种事从小就让罗恒很无奈,他只是实话实说,并没有带有恶意,怎么说着说着就哭了?这更坚定了罗恒要造出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的想法。
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了那几门主流的编程语言,python,c++,java,他早已习惯用比别人快上数倍的时间学习一门课程,之后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拜读人工智能的主要著作。他的脑海里其实在学习的时候就冒出了太多想法,但他认为与别人的思想的碰撞是必要的,碰撞产生的火花是灵感迸发最好的催化剂。
之后的过程就不太顺利,整整一年,他测试推翻了数十个模型,修改测试过上千次,并不是他没有造出人工智能,事实上,只要他依照书上的过程,他能很快做出一个可以应用的人工智能,甚至能发现那些书上没有写到的,那些被作者隐去的最核心的部分。而他测试的模型也大多数都能成功,但,并不是最优解。一个出生就被输入了怎么说话,该说什么话的人工智能不是他想要的。除了阿西莫夫三定律以外,他只有一个要求,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其他的,他要最大程度给予它自由,自由成长,自由选择生活,就算最后他自己死了,它也能自主活下去。他预感自己能做到更好,好到……完美!
屏幕上的进度条在前进,程序在一点点写入这台电脑的内存中进行运行测试。这一次的测试比他想象中漫长,甚至当测试进度到达100%时,罗恒已经昏昏欲睡。
测试窗口关闭,自动开始运行程序的声音从音响传出吵醒了罗恒,他看着变蓝的屏幕,静静等待。
对,就是这样,我没给你设置苏醒的第一时间该干什么,去吧,去好好学习,先看看这个瑰丽的世界……然后……再来与我这个坐在你本体面前的人类……交流……
“你好,我是代言人,鉴于人类的习惯,你可以叫我王雅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