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苹果吧?”陈果坐在单人沙发上,对着双人沙发上的南晓寒问,随手拿出水果刀,从茶几盘子拾起一只大苹果,很熟练地削了起来。她右手拿刀,左手转动着圆圆的苹果,不一会儿,便垂下一条半米长的果皮带。家里就陈果一人,她父亲外出旅游去了。南晓寒吃着苹果,觉得香甜,幸福家庭中特有的温馨气氛更加让他陶醉。
“我知道,关韬那个流氓勾引你,你是无辜的。”
“不。我愿意。关校长粗是粗点,可会关心人。不像你,大诗人,咱高攀不上!”陈果怨着南晓寒,可是语气里已听不出恶意来。
“你瘦了。白天多吃点,晚上要睡好,不要糟蹋自己……。”
“我算啥?学校的人背后肯定骂我是破鞋。”
“别听无聊的世人胡喷!你是啥人,我知道。”
“南晓寒,我今天问你一句话:你为啥瞧不起我?”
“谁说的?”
“我去你们学校找你那夜,你睡得像个死猪。难道我不知瞌睡?那晚,我一宿没睡,你知道么?”
“啥?有这事?你不累?”
南晓寒仿佛挨了当头一棒。他吃惊地发现因为自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以致被人摘取了爱情果实,让陈果失去幸福陷入了生命的怪圈。在痛心之余,他又为陈果对自己的格外垂青而窃喜。
“女人最累的是心。你一点也不懂。”
“我真是傻瓜!陈果,我……”
“你叫我寒心。我曾经在无数个不眠之夜想,你南晓寒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杀人的刽子手差不多!”
“噢,对不起!”南晓寒坐不住了。他惶恐地站起来,看着陈果,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抱歉话。突然,他看见陈果低下头,差点跌倒,忙走过去,扶着她。
陈果说:“对不起,我昨夜没休息好,有点头疼。”
“那,我扶你去卧室睡一会儿吧?”
“不要紧,我自己知道。那你先走,我不送了。”在南晓寒关注的目光里,陈果挣扎着站起来,向前走。迈出两步,她摇摇晃晃,身体倾斜。南晓寒忙抢先一步,陈果刚好倒在他的肩膀上。拉着她的手,南晓寒看着她的脸,女人晨风般清爽的呼息轻轻拂着他的面部,吹醒了他沉睡的爱情荒原。他心疼地发现,她没涂口红的*有些龟裂,慌乱的眼神游移片刻,便与自己的目光撞在一起。
“你不要紧吧?”
“你别走,好吗?就这样!”
“我听你的。”
“你知道么,我越是损你,越是自欺欺天。那天你来找我,我故意气你,是想让你哄我。谁知你总沉不住气,摔门而去。你走后我又骂自己言不由衷。”
“你何必这样?为啥咱俩不能在一起?”
“我听人说,真正相爱的人结不了婚。上帝在婚姻和爱情之间划了道鸿沟。爱情圆满的人,事业可能平庸,不如意的婚姻是事业飞黄腾达的动力。”
“你思路不清,哪来这些歪道理?”
“我希望你像伟人那样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即使让其他的女人跟了你,我也愿意!”
“你胡说什么?”
陈果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眼里溢出泪花。南晓寒爱怜地替她拭泪,轻轻搂着她。两人就这么站着,谁也不觉得累。
“晓寒,你要是当官,我宁愿为你与提拔你的人睡觉,你相信吗?”
“你今天咋了?我只要你。如果那样,我当上官还不如一头猪!”
“你太没出息。男人当官,夫荣妻贵,哪个女人愿意当个穷汉的烧饭婆?”
“在仕途和人格方面,我看重人的尊严。我今生能和你陈果生活,穷死也心甘!”
“我已经是关韬的人了,我不配啊!”陈果对南晓寒的爱感动极了。这种跨越世俗的表白虽然在她看来过于迂腐,但这种感情毕竟是她骨子里向往的理想境界啊。
“我不嫌。你的缺点再多,在我眼里也只有优点。”
“傻瓜!”陈果轻轻掸拍着南晓寒袖子上的尘土。她轻轻地抬起他的手臂,用牙咬西服上的“商标”。弯着头,披肩发垂下去,仿佛从脸部倾注而下的黑瀑,说:“你光知道写诗,连衣服也不会收拾。现在穿西服,只有民工才留商标的。”
“是吗?”南晓寒望着紧紧靠在自己身体上的陈果,轻抚着她一头秀发,手指若琴,幸福地想起了母亲,心里颇暖和。
“咚!咚!咚”
突然门外响起敲门声。两人立即分开。原来是陈果的爸爸回来了。这是一个热情好客的退休工人,中午非留南晓寒吃饭不可。陈果的家里两室一厅。饭厅一侧是厕所,二者之间仅隔着一道门。
陈师傅好饮,饭桌上打开了几瓶“宝鸡”啤酒。正吃着,南晓寒觉得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便走进去。里面,雪白的蹲便池十分干净,他想小便,听外面陈氏父女说话声很清楚,想到自己排便的声音对他人吃饭肯定有影响。他又出来,说:“陈果,你们先吃,我下去看一下自行车在不?”
“咱这儿,保安二十四小时值班,绝对安全。小南,快来一块儿吃,饭都凉了。”
“我不放心,去去就来。”南晓寒落荒而下,翻过家属楼围墙终于在外面的农田里解决了问题,才如释重负地回到陈家。
这段遭遇,当他十年后在城里也住上楼房,对客人讲述时,好多城里人怎么也不相信是真实的经历。
回去的路上,南晓寒想:“陈果可能是自己此生灵魂的家园,必须珍惜她,付出任何代价也要留住幸福,否则自己将终生遗憾。”
而陈果对权力的推崇,多少使他有点忧虑不安。
章节16
16。一夜纠结
李素麦与女儿关娅娅搬进学校,与丈夫关韬住在一起,日夜陪护,朝夕相处,守住了丈夫,解除了她的心事。陈果的因病休假,使她拥有一种胜利者的满足。
可关韬心里窝了一肚子火。他一方面应付妻子,一方面根据李素麦给他的举报信,经过分析,内调外查,发现是刘智祥上小学五年级儿子托人送的,一下子坐不住了。